|
|
建厂47年来,北京焦化厂向首都输送商品煤气148亿立方米,替代燃煤2000多万吨,为改善北京能源结构做出了贡献。而今,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北京焦化厂再次做出巨大的奉献和牺牲——异地搬迁
2006年7月15日上午10时05分,北京焦化厂厂长张希文缓步走上厂里历史最久的一号炼焦炉推焦台。焦炉前,干部职工凝神屏气,现场寂静无声,等待着那历史性的一刻。
张希文缓缓推动推焦杆,有着47年历史的北京焦化厂停产后的第一炉焦炭出炉了。这标志着运营47年的北焦厂停产工作正式启动。之后机车汽笛长鸣,红红的焦炭在熄焦塔下冒出团团白色的蒸汽,几乎把整个一号炉全部遮盖住。在场的北焦职工禁不住潸然泪下。在这里工作已久的100多名老职工赶来了,他们纷纷拍照留念。“我1958年建厂时候就来这里工作,听说厂子要拆,心里很舍不得。”69岁的老职工张庆荣眼圈红红地说。
这炉焦炭的出炉,标志着北京焦化厂圆满完成了向首都供应煤气的历史使命。再经过3至6个月的停产善后工作,北京焦化厂的每一颗螺丝都将被卸下,正式退出首都能源供应企业序列。北京焦化厂结束了在北京的历史,一个新型的炼焦企业将在渤海之滨——唐山崛起。
北京不会忘记,47年来北京焦化厂为改善首都能源结构做出的贡献;国家不会忘记,47年来北京焦化厂向全国提供了难以计数的优质工业原料;北焦厂的职工不会忘记,47年来职工与企业荣辱与共,风雨同舟,共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58年,北焦厂开始筹建。仅仅一年,在京城东南郊那片近2平方公里的低洼荒芜的土地上,巨大的烟囱拔地而起,体形庞大的焦炉开始喷吐烟火,从此结束了北京没有煤气的历史
北京焦化厂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焦化厂兴建前,北京主要以煤为取暖燃料,那时候的北京,一到冬天就满城冒烟,天空始终是灰蒙蒙的。燃料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浪费巨大,成为当时的三大难题。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的中共北京市委决定,兴建一座煤化工厂,通过煤的气化,降低污染,达到能源综合利用、节省燃料的目的。
1958年,北焦厂开始筹建。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北京的东南郊是名副其实的远郊,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环境艰苦。干部工人吃咸菜,啃窝头,喝冷水,住工棚,战酷暑,斗严寒,日夜拼搏,不叫苦累,一心一意为出焦,几个月也不回家。最关键的时刻,全体人员三天三夜没合眼,人推肩扛,硬是用人工往巨大的焦炉里送料。暑往寒来,仅仅一年,在京城东南郊那片近2平方公里的低洼荒芜的土地上,巨大的烟囱拔地而起,体形庞大的焦炉开始喷吐烟火。
1959年11月18日这一天,北焦厂干部职工永远铭记,首都北京永远铭记——北京焦化厂建成投产,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炼焦炉推出了第一炉焦炭!第一次将人工煤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市区,“三大一海”(大会堂、大使馆、大饭店、中南海)等重要单位成为了第一批煤气用户。从此结束了北京没有煤气的历史。
“是万里同志来亲自剪的彩,我们心里都非常激动!”北焦厂第一任厂长,今年87岁高龄的李霄路老人深情地向记者讲述着往事,他脸上漾起笑容,神采奕奕,思路清晰,仿佛又回到了近半个世纪前的那一天。“推出第一炉焦炭时,我就在焦炉前,紧张地看着通红的焦炭从炉子里出来,到熄焦车上,再进入熄焦塔、晒焦台、分焦车间……干部工人抱在一起欢呼雀跃,都流下激动的热泪。打这天起,北京摘下了燃料结构落后的帽子!”言语中,老厂长透出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接下来,北京的煤气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北京焦化厂陆续建成三座新焦炉,产能大大提升,日供城市煤气可达80万立方米。很多工厂和数十万居民家庭都用上了煤气。北京首都燃料结构落后的状况随之得到改善,煤气开始替代燃煤,成为当时城市运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首都大气环境也因为全城处处户户冒烟的大大减少而大为改观。
从第一座焦炉投产以来,北焦厂共为首都输送商品煤气148亿立方米,替代燃煤2000多万吨。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进程中,焦化厂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商品焦炭供应和出口基地,年产焦炭200多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67%,焦炭出口至欧洲、北美、南美,出口量占全国的6.9%。同时还生产硫铵、轻苯、工业萘、酚等30多种化工产品。1959年至2005年,焦化厂累计上缴利税28亿元。为首都北京和共和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厂47年来,每临重大考验,北焦厂炉没熄过火,人没离过岗,以中国工人阶级主人翁的精神确保首都的稳定和能源供应
北京焦化厂有着光荣的历史。从第一次供气到将最后的煤气输送到热电厂,47年来,每临重大考验,北焦厂炉没熄过火,人没离过岗,干部职工识大体,顾大局,以中国工人阶级主人翁的精神,千方百计保障首都的能源供应,为确保首都的稳定尽职尽责。
耿书信——当时北焦厂一名年轻技术员,现在的副厂长,见证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当时北京震感明显,没有人通知动员,厂里的干部职工早早就赶到了厂里。第一件事就是马上检查车间各个仪器、管道是否完好,所有的职工都按照最严格的标准对机器进行检修,不放过一个细小的问题,一个松动的螺丝。人人心里都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为保障正常供气,工人们都自愿留在厂里,由于没有足够的宿舍,厂区的道路上、办公楼前到处都搭满了帐篷,作为倒班临时休息之所。
干部职工连轴转,加班加点,几个星期都没有回家,一直坚持到警报解除。由于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况里,警报解除后,很多职工一下子病倒了。17岁就进北焦厂的老职工李桂树回忆说,唐山大地震时,他是炼焦车间副主任,负责1号、2号焦炉。那天赶到厂子时是早上5点多。当时,一个备用炉门摔在地上,余震中,房子、焦炉都在晃悠,但没人撤退。
当时,北焦厂有三分之一的煤炭来自唐山开滦煤矿。地震后,厂里来料不足。为了保证供气,厂领导毅然决定,延长结焦时间,控制出炉,增加煤气产量。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焦炭减产,经济损失很大。当记者问及此事时,耿书信回答:“为了保证供气,保首都稳定,顾不上计较我们自己的利益得失。”
2003年春,北京发生非典疫情。春天的北京已经热了起来,非典期间,厂里为每名职工准备了防护用品和药品。装煤工在焦炉上工作,温度最高能达到80℃,不仅要穿上两层帆布工作服,还要戴上厚厚的口罩,全副武装的工人们按工序扫着洒落的煤,拖动100多公斤重的炉盖,还要浇上密封材料。憋闷得几乎要窒息,一趟活儿下来,他们扯下口罩大喘粗气,衣服能拧出水来,不少人身上长满痱子。就在这样的条件下,非典期间,焦化厂所有的装煤工没有一个人缺勤,也没有一个人迟到早退,煤气按照计划正常供应,丝毫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这就是北焦人!
在北京焦化厂会议室的墙上,挂满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市领导视察工厂时的照片,记者看见老职工们在那里流连,一幅幅老照片,向记者讲述着光荣的厂史。这里记载着北焦人奋斗的青春与汗水,记载着他们奉献的自豪和对企业全部的爱恋,记载着勤奋、创新、节俭、顾大局的国企精神,更记载着焦化厂近半个世纪以来为首都、为共和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辉煌历程!
“新北京、新奥运”以及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建设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讲奉献、讲大局、讲牺牲,搬迁也是奉献,这是北焦人的共识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北京城市快速发展。面对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能源不足等城市发展不可破解的难题,北京市的产业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考虑其资源的稀缺性,重点发展资源效率高、耗水耗电少、污染少的产业,以符合北京市的城市功能定位。
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牺牲不可避免。北京市委市政府以极大的魄力,作出了以更清洁、更丰富的天然气逐步取代城市焦炉煤气和燃煤的重要举措。按照《北京奥运行动规划》,2008年之前,东南郊化工区和四环路内200家左右污染企业将全部完成调整搬迁工作。焦化厂停产转型工作自2002年就开始启动,3号、4号焦炉陆续退出生产运行。今年7月4日,北京完成最后6000多户人工煤气置换天然气,结束了使用近50年人工煤气的历史。
市环保局大气处的专家说,位于东南郊的北京焦化厂一旦搬迁,每年可以减少消耗燃煤300万吨,不但能改善局部环境,而且对全市的空气质量都有改善作用。
焦化厂厂长张希文在焦化厂关停搬迁发布会上坦承,焦化厂的搬迁将为北京带来更大的环保效益,每年不仅减少煤炭消耗296万吨,还减排工业废气43.33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17吨、烟尘排放64吨、污水392万吨、COD327吨。
搬迁也是奉献。为建设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为了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曾为北京作出重大贡献的北焦人又一次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讲奉献、讲大局,服从规划的安排,异地搬迁。
而企业整体搬迁意味着什么,焦化厂的干部职工比谁都清楚。建厂47年,焦炉运转了17000多个日日夜夜,无一天熄火,无一天不出焦。一代代北焦人洒汗水,注心血,建厂护厂爱厂,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在停产的焦炉前,记者见到了炼焦分厂厂长杨小林,他20岁进厂,风华正茂,一干就是26年。1992年,身边这座焦炉建成投产,他亲眼看见它出了第一炉焦,如今又亲手送走了最后一炉焦,朝夕相处14年,对这座焦炉的“脾气秉性”,它身上的每一个零部件,甚至每一个螺帽都了如指掌。停产一个半月了,一提起7月15日那一天,他的眼里仍闪着泪花,“焦炉就像自己用心血养大的孩子,谁舍得离开?但我们必须服从大局!”
而焦化厂元老张庆荣、李桂树面对记者已忍不住掉下眼泪。“1958年北焦厂还在筹划阶段我们就来了,当时厂子周围就是一片芦苇,我们还是土法炼焦。焦炭企业全系统停产在全国是第一次,愿北京焦化厂的这个最后一次‘第一’,也能够顺利完成。”这里,有他们割舍不掉的血脉情怀!
而离开,意味着有的职工要重新就业,由于长期从事专业单一的工作,重新就业谈何容易?焦炭产品从1993年开始走俏,到现在仍然是效益最好的阶段,即使唐山新厂投产,也不能在短期内形成如此大的生产规模,北焦厂停产搬迁在经济方面的损失不言而喻。老工人李桂树说出了全体职工的心声:“大家心里清楚,为了首都的蓝天,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牺牲是必须的,值得的。”
大郊亭。被称作北京的东南郊,这里曾经聚集着北京化工二厂、北京玻璃二厂、北京染料总厂和北京焦化厂等一批能源消耗巨大的企业。而今,这一切正在成为历史。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北京焦化厂、首钢等一大批为首都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型国有企业陆续搬出首都。北京焦化厂将迁至唐山市海港开发区,一期工程建设的12亿投资中,近一半用于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可基本实现废水、废渣、废气不外排,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点。
按照北京“十一五”规划纲要,新兴的高附加值、高利润、低污染、低能耗产业将成为未来北京发展的“主力军”,它们将撑起北京发展的蓝天。RJ179
图:在焦化厂煤气精制分厂蒸铵塔前,工人们站好最后一班岗,为防止气体泄露正在紧张地安装盲板。 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RJ13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