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加快铬渣、钢渣、白泥、电石泥等工业废物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步伐,进一步加快中水利用、海水淡化、废旧家电回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进程。近日出台的《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近期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对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做了明确。
在加快建设生态产业项目方面,近期重点将消除农用残留地膜的危害、限制毁田烧砖、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根治铬渣污染、扩大钢渣利用途径、加快白泥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实现电石泥循环利用以及启动二氧化硫粉尘总量控制等。我市提出,今年市郊6个试点示范镇内残留地膜回收率要达到65%以上。明年起,农用地膜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模式的推广面积要扩大到100万亩;在严禁市内四区使用各类粘土砖瓦的同时,三区和五市将分别从明年和后年起全面禁用粘土砖瓦;通过加快铬渣用于炼铁烧结的步伐,明年将剩余的10万吨铬渣全部处理,同时开展污染土壤和渗漏液的治理;扩建钢渣磁选处理系统,对青钢第二炼铁厂每年产生的20多万吨和以往堆存的近40万吨钢渣进行烧结、炼钢、建材等方面的综合利用,争取两到三年钢渣全部实现综合利用;争取2008年前完成浅滩白泥的综合治理,消除1.53平方公里的白色视觉污染区,“十一五”期间争取将剩余的6800吨白泥全部综合利用;通过进一步开展利用电石泥制碱、制砖和脱硫项目,使年产15万吨的电石泥得到全部循环利用。
在完善城市资源再生体系方面,近期重点将防治塑料包装袋污染、推广利用中水、建设海水淡化产业化基地、推广生活垃圾袋装化和分类收集、加快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试点、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等。其中,年底前城市中水回用量要达到每天15000吨,2010年,城市30%的污水要得到回用,中水回用量达到每天20万吨;在黄岛建设以华欧集团为重点的10万吨/日海水淡化基地,加快推进华欧海水淡化装置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在市区建设以青岛市政海水厂为重点的10万吨/日海水淡化基地,争取到2010年,海水淡化量达到20万吨/日;今、明、后3年的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要分别达到30%、40%、50%。在废旧家电回收方面,今年起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将报废的废旧家电无偿交给试点企业回收处理,回收规模争取达到5万台,争取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达到示范项目20万台/年的规模。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将重点推进几大区域的海水源热泵供热、供冷和供水项目建设,逐步实施太阳能路灯改造工程,争取到2010年底,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应用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
此外,近期我市还将建立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方面的法规政策体系,并通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扩大循环经济试点、推行绿色采购等工作,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本报记者霍峰)责任编辑:亦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