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8月11日,本报“华侨华人”版刊登了本报记者王昭对美国华人收藏家招思虹的专访,题目是《让流散的侨史珍品回归中国》。该文记述了招思虹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筹建过程中,不辞辛劳,在美国广泛收集200多件华侨文物,并运送到北京,捐给中国的事迹。
《人民日报海外版》从今年7月起开辟“侨史珍藏”专栏,连续刊登华侨历史史实,同时也报道了中国正在建设国家级的华侨历史博物馆,并向全球华人征集侨史展品的动态。许多侨胞看到这个专栏和有关消息后,有捐献的意愿,但不知具体如何捐献、怎样转交物品。本报对招思虹的专访刊登后,许多侨胞读者希望通过她捐出藏品,并与她联系捐赠事宜。
近日,招思虹在给王昭的信中说:
“你的专访稿件刊出之后,陆续有侨胞读者来电咨询文物捐赠事宜,你的文稿已带来了极大的良性互动,看你的文章后读者捐出的文物有些已被征集到寒舍。
“从北京回到旧金山,可谓是征尘未洗,一头又扎进了文物的征集工作,9月底,我又会带一批文物进京,到时欢迎你来见证这批也渗透着你的心血的文物走进首都。”
8月25日,招思虹通过越洋电话告知本报,近来很多侨胞打电话让她开车去看物品,希望转给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她说,美国华侨华人最近看到海外版报道后提供的藏品包括:
1、一份出版于1945年6月27日的报纸,其中刊登了顾维钧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照片;2、一张清朝公债券,上有“钦差大臣李”的手书(见图);3、1913年出版的《世界万国通讯录》,其中记载着当时华人在海外各地开设的全部店铺的地址;4、一个明代的青花香炉;5、一个光绪年间的小碟。
招思虹还透露,海外版报道中提到的诺曼底战役参战华裔军人欧阳金海,9月底将到北京参加捐赠仪式,他捐出了当年的勋章等藏品。
(连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