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长沙度过了他81岁寿辰。这天清晨,工作人员将一束鲜花摆在毛泽东的会客厅内,又用果盘盛上几种湖南风味小吃放在沙发旁的茶几上。不一会儿,从外面散步回来的毛泽东进到客厅,很快就发现了客厅内小小的变化。 他朝着工作人员笑了笑,没有说话。过去,他一直是反对别人为他祝寿的。也许这次是在他的故乡,所送“礼品”又都是家乡土特产,可谓盛情难却了。中午,厨房特意为毛泽东做了“寿面”,并准备了一瓶红色的芙蓉酒。毛泽东仍然没有表示反对。
这时的毛泽东,心思已不在自己的“寿辰”上。他在苦苦思索着“反修、防修”的问题。正是这一天,他把王洪文打发去韶山“参观”,却将周恩来请到自己的住所,向几十年风雨同舟的战友一吐衷肠。毛泽东提出:全党都应搞清楚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毛泽东还谈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毛泽东作出具有深远意义的“长沙决策”,制止了江青一伙的“组阁”阴谋;另一方面,他又对具体指向不甚明确的所谓“修正主义”忧心忡忡,放心不下--这便是晚年毛泽东内心矛盾和痛苦所在。
毛泽东在长沙期间,连续有几位战功卓著的老同志去世,这些消息,对于年迈多病、心事重重的毛泽东来说,无疑只会增加他的烦恼,加重他的负担……
1975年2月初,毛泽东从来自北京的医疗组的诊断报告中,得知周恩来因劳累过度,病情继续恶化,每日便血不止的消息。内心极度伤感的毛泽东吃力地嘱告身边工作人员:“去打个电话问问,总理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当毛泽东问候的电话记录送到三零五医院周恩来的病榻前时,深解毛泽东心态和苦楚的周恩来不由得心潮涌起,感慨万千。他抱病起身,在病房致书毛泽东,详细汇报自己的病情。
周恩来的信,成为毛泽东在长沙收到的最后一份重要文件。
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告别他的故土。然而,毛泽东自己并没有认为这次来湖南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返归故土。否则,从常理上讲,他无论如何也要回韶山一趟。过去,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地表示,他将在故乡韶山“养老送终”。
1976年6月,毛泽东在北京病危时,他尤其怀念家乡,思归故里。7月,毛泽东的专机曾多次在北京-长沙航线上来往试飞,准备送病重的毛泽东返回韶山,这时的毛泽东已不能再坐专列长途旅行。
同年8月,躺在病榻上的毛泽东又几次提出要回韶山滴水洞休养。为此,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研究后,终于同意了毛泽东的这个最后的请求。
但一生眷恋乡土的毛泽东,最终也没能实现他再返故乡的心愿。(钱龙)
来源:千龙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