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9月5日讯年逾古稀的张继春老人,退休后潜心研究发明了两种呼吸器,并且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为了将呼吸器投入市场,老人用塑料管、饮料瓶制作了样品,奔波于专利市场化的路途中……
退休老人获得国家专利
今年73岁的张继春老人,家住市区幸福东街,1989年从市区一所学校退休,在这个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他却用在了呼吸器的发明上。
朴素的穿着,花白的头发,70多岁的高龄,坐在记者面前的张老,怎么看都无法与“发明家”这三个字划上等号。然而就是这个朴实的老人,十几年以来一直执着于呼吸器的发明和推广。
从2001年开始,老人在前期钻研的基础上,真正开始了呼吸器的设计制图工作。那段时间,大脑中除了呼吸器的模样就是它的构造,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有个新的想法,就要赶紧起床画图记录下来。
对于张老的这股认真劲,家人和邻居都不理解,“这么大年纪了,在家享享清福多好啊”。张老对这些看法毫不在意,依然执着于自己的发明。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7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了张老呼吸器的专利申请,专利号为ZL 03217850.6;2004年8月25日,又通过了水下呼吸器的专利申请,专利号为ZL 03 2 71167.0。
十几年的辛勤耕耘终于换回了金灿灿的专利证书。
古稀老人自制样品跑市场
张老一直相信,自己发明的呼吸器有着巨大的市场,呼吸器的发明可以解决此前人们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方面的主要措施———戴口罩的弊端,因为戴口罩又将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重新吸入体内;而戴上水下呼吸器,人们则可以自由的在水中畅游。
为了将呼吸器尽快推向市场,张老参加了在大连举办的新型专利技术展览会,将自己的发明证书和专利介绍往展台上一亮,就吸引了众人关注的目光。
从大连返回烟台后,不断有厂家打来电话咨询,但因为没有样品,许多专利市场化转化机会就这样擦肩而过。
在这种情况下,张老决定根据图纸,自己先用简单的材料设计一个样品,这样便于给客户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经过不断摸索和多次水中试验后,张老的第一个呼吸器样品于今年5月份诞生了。
为了检验呼吸器的实战效果,张老于8月19日在第一海水浴场亲自下水试验。记者在现场看到,呼吸器是由两根5米长的塑料软管分别组成出气口和进气口,并且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呼吸阀门控制。在出气口的末端有一个控制阀,保证水不流入管内,而进气口末端外面则用塑料罩罩住,在罩的底部设有小孔。软管中部被弯成圆弧状,中央设置平衡器,由两个塑料瓶组成。为了防止鼻子进水,使用时还需要戴上一个潜水镜。
张老告诉记者:“别看材料简单,却非常实用。”在海水浴场,张老将呼吸器放入口中,戴上潜水镜进入海里。老人的头一直没在水中,却可以自在地游泳。
在同记者的交谈中,张老遗憾地表示:“目前自己设计的样品只是用简单的材料将图纸上的设计原理表达出来了,将来厂家生产时,可以将这些器件进行精密加工和改进,那样呼吸器的性能还会提高。”
谁能为张老的呼吸器带来“呼吸”,他还要为这个梦想等多久?
本报记者 高春宽 通讯员 李泽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