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记者在北京中关村广场见到了价值80万元的“防弹公厕”,不过市民们目前对它还是敬而远之。该厕所为美国“9·11事件”后的产物,是作为反恐措施一部分所生产的系列公共安全产品,全重15吨,普通的TNT炸药即使在内部引爆,也不威胁外部物体安全。 (9月4日《大河报》)
说这个防弹公厕“出生”于美国,我信,可我想问,纵然在美国街头,又会有几个这样的公厕?我们引进它是什么目的,难道首先从茅房开始防恐、反恐?这个公厕是防弹、防爆用的,但笔者纳闷,即使北京有恐怖分子,他们也不会“小儿科”到去炸一个厕所吧?当然,这个防弹洋茅房肯定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但问题是,我们到底有没有必要花80万元把它请到北京来,它对北京的防恐工作又有多大效果?再者,曾经一度在中国各大城市引起不小轰动的豪华公厕运动早已被相关城市相继叫停。事实证明,豪华公厕不仅华而不实,还极容易滋生追风膜拜的形式主义。而“防弹茅房”滋生的恐怕还不仅是形式主义,更有无端制造紧张空气的效果!
为了防恐,我们没有必要把巨资花在一个茅厕上,而反过来说,如果不是为了防恐,我们同样没有权利浪费80万元来装点“城市门面”。要知道,公共设施的建设花的可是纳税人的钱。
前不久曾有新闻说,某城市一位的哥因内急到处找厕所闯了红灯,为此被罚款200元!我想问,与其花费80万元塑造这样的超豪华“防弹茅房”,何如让更多的公厕在大街小巷上“星罗棋布”?
公厕就是为了方便人们,除了要求干净、卫生以外,毫无他求。如果非要引进所谓的天价“防弹茅房”,那么,除了让纳税人的辛苦钱大把大把地向外流以外,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推崇的地方。张红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