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强行被推倒的新农庄
南坊新区规划图
“把南坊新区建成临沂的浦东。”
这是山东省临沂市决策者们的大胆构想,而卧茨村22户养殖户们的建筑物却在“临沂浦东”的利益驱动下,被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人民政府“执法队”强行推倒。这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在城市化进程强势扩张的临沂,一个个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建起的村庄,正在以弱势的姿态消失。
临沂市决策者们要“把南坊新区建成临沂的浦东”的大胆构想或许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却用“非法行政”的手段对新农庄步步逼近。
新农庄发生“地震”
对于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卧茨村的村民来说,2006年3月17日的那一幕犹如一场“地震”,使这个安详、幸福的小村庄进入了一种恐怖状态。
卧茨村是一个800多人的村子,距临沂市约10公里。村民们在养殖、种植业的带动下,已经步入小康,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小洋楼”。
据村民介绍,3月17日,白沙埠镇书记杜清,带领由200多人组成的“执法队”进入卧茨村,同时还开进了三辆铲车。“说是‘执法队’,实际只有少部分镇干部和派出所的警察,”村民们说,大部分“执法人员”都是镇政府雇请的社会闲散人员。
“执法队”将通往村外的路口全部“戒严”,不让任何人出入。紧接着三辆铲车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砸塌或者推倒村民们修建的养殖房。村民们对这支突如其来的“执法队”感到震惊,于是便有村民出来制止或者论理。“你们给我打,打死了不抵命。”村民告诉记者,杜清一声令下,“执法人员”就对出来制止和论理的村民大打出手。
第一个挨打是养鸡专业户徐德惠。徐德惠在向笔者提供的一份投诉材料上载明:“我正在大棚喂鸡,听见从南边路上传来铲车的轰鸣声和房屋的倒塌声。因为我在大棚里养的3000只肉鸡刚满15天,被吓得挤成一团,我就跑到领头拆房子的那个人跟前,告诉他我养的肉鸡怕惊吓,他张口就骂我,并用手抓住我的头发,把我按倒在地,乱踢我的头、脸和身上。和他一起踢我的还有两个人,其中踢我脸和眼睛的那个人我认识,他叫李发富,在镇党委工作。我被他们踢得昏了过去。”
徐德惠说,他醒来后感到全身疼痛,并多次呕吐,最后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
3月23日,兰山公安分局出具的《法医鉴定》显示,徐德惠的“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右侧眶内壁骨折”,被鉴定为“轻伤”,伤残程度为“X级伤残”。
同时被打的还有村民洪好善,兰山公安分局3月29日出具的《法医鉴定》显示,洪好善的“多处软组织挫伤,左侧鼻骨骨折”,伤情被鉴定为“轻微伤”。在这次打人事件中,另有10余位村民均因反对“执法队”而被打,并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皮外伤。
7月12日,记者在卧茨村看到,在养殖集中的建设区,多处建筑均墙体倒塌,像刚刚经历了一场破坏性的地震一样,一些妇女挤身在倒塌的屋下,露出头来,表情很无助,她们照看着被压在废墟下的家俱。
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达220多万元。而这些养殖基地有的已投入饲养,有养鸡的,养猪的,养宠物狗的,也有正准备养奶牛的。
就“执法”过程中的打人问题,记者曾通过兰山区委宣传部的同志多次联系杜清,均告之“手机关机”。后来,记者又拨通了白沙埠镇政府的电话,当问及杜清的去向和联系方式时,对方称“不知道”后就挂断了电话。
村主任被逮捕
就“3.17”事件,兰山区委宣传部新闻科的一位李姓科长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关于卧茨村情况说明》的书面材料,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惟一“官方说法”。材料列举了村主任洪友善的一系列“罪状”,并将这些养殖户所修建的养殖房屋界定为“违法建筑”。
据卧茨村的村民介绍,养殖户们所在的养殖基地原本是一片桑园(约150亩),一直由村主任洪友善家承包经营,承包年限为20年,每亩的承包费仅为80元。
为了扩大农村经济的多方位发展,大力开拓村级绿色养殖项目,村主任洪友善决定把这片自己合法承包的桑园让出来(提前中止承包合同)重新公开发包。
2005年7月,卧茨村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对这150亩桑园进行招商引资,进一步发展卧茨村的养殖业。此项决定得到了本村的22户养殖专业户的响应,他们先后与村民委员会签订了《承包合同》。承包费用由以前的80元/亩提升到了1000元/亩,承包期限为30年。五年之后将随着土地的增值而增加承包费用,承包费用由村委会收取。
记者看到,《承包合同》的甲方是卧茨村村民委员会、法定代表人是村主任洪友善、经办人是村主任洪友善和村民代表公艳伟等人,乙方则是承包户。
然而,白沙埠镇人民政府却以“22户养殖户的养殖基地系违法建筑”为由,于3月17日动用了所谓的“执法队”,进行了强制推倒。
据记者调查,有些养殖户确实尚未办理相关建房手续,但白沙埠镇党委、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曾于2002年2月3日出台了一项“招商引资政策”,这项政策规定“允许投资者先开工建设,后补办手续”。那么,按照政府的这项规定,没有办理相关建房手续的养殖户并没有违规,只是“补办手续”的问题。
村主任洪友善的妻子张景凤告诉记者,3月17日一大早,兰山公安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以下简称经侦大队)就打电话让洪友善去接受调查,一到经侦大队,他们就让洪友善把手机关掉,并把他关在一间屋子里。张景凤说,镇上的“执法队”把养殖房全部推倒并撤离村子以后,公安局才“释放”了洪友善。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当洪友善看到村民们的养殖基地全部被推倒以后,流泪了。洪友善当即给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打电话,要他们给一个说法,镇上的领导没有做任何解释,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洪友善就组织了几位村民代表,到兰山区、临沂市、山东省有关部门上访,反映问题。
据张景凤介绍,洪友善上访回来不久(4月5日),兰山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的大队长再次打电话,让洪友善去一趟,洪友善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第二天,兰山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的警察告之张景凤,洪友善因“非法转让土地”已经被关到了临沂看守所,4月29日,张景凤才收到了兰山公安分局对洪友善执行逮捕的《通知书》,其涉嫌的罪名是“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
被兰山公安分局执行刑事拘留的还有村民代表公艳伟,涉嫌的罪名同样是“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
城市扩张下的利益格局
卧茨村村民认为,给洪友善一个“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罪名只是一个借口,他被逮捕是因为当村民的养殖房被“执法队”推倒后组织村民层层上访。
其实,洪友善是否涉嫌“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已经无关紧要,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在“新农村建设”的号角之下,卧茨村的“绿色基地”已初具规模之时,这150亩土地是因为南坊新区的开发而形成了利益格局,政府才利用“执法队”铤而走险,把22户养殖户修建的养殖基地界定为“非法”。
2003年,临沂市决定把南坊镇建成“临沂的浦东”。按照规划,以前以农业为主的南坊镇随即变成市政服务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业副中心的南坊新区。
按照南坊新区52.03平方公里的行政规划,白沙埠镇便从以前的“远郊”变成了“城郊”,卧茨村22户养殖户修建的养殖基地就紧临着临沂市的北外环。这150亩土地虽然不在南坊新区的规划区内,但由于受南坊新区的辐射,其商业价值已经成百倍地增长。在这样的利益格局下,白沙埠镇党委、政府宁愿毁掉已见成效的新农庄,也要把土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事实上,如果按照既定的方向,在“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下将该宗地建成颇具规模的“绿色养殖”基地,那么得到实惠的是老百姓,而镇政府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最让村民不可理解的是,政府强拆村养殖场之前,从不谈“商量”与“赔偿”,致使地方政府与老百姓的矛盾不断升级。
“浦东构想”背后的政绩冲动
卧茨村22户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根本原因在于,上至临沂市决策者、下至白沙埠镇党委、政府不是以务实的态度为老百姓着想,而是各自打着小算盘。在城市扩张的潮流中,临沂市决策者要的是“政绩”,而在机遇面前,白沙埠镇党委、政府要的是“实惠”。当他们的利益都实现以后,“绿色养殖”基地卧茨村的消失将是必然。
6月23日,《临沂日报》在一篇宣传南坊新区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繁忙热闹的工地、四处林立的脚手架、快速长高的一栋栋高楼大厦……站在祊河南岸北望南坊,相信许多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南坊,临沂的浦东!”。
这当然是临沂市决策者们的美好构想。通过笔者了解得知,南坊新区(原南坊镇)52.03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多是出产以小麦、玉米为主的基本农田,也有各具特色的养殖、蔬菜种植基地。“南坊新区”的规划一出台,这里的田园景象就全都被轰鸣的机器声所代替。
临沂市以牺牲大量的基本农田为代价,要把南坊新区建成“临沂的浦东”的做法,与党和政府提出的两个“反哺”和“新农村建设”是背道而驰的。有人认为,这是政绩思想冲动后的不科学决策。
要知道,“上海浦东”与临沂决策者们构想下的所谓“临沂浦东”完全是两个概念。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上海浦东”的开发依靠了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浦东享有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而临沂市的财政收入和经济状况在山东仅占据第七位,远远落后于青岛等城市。
“临沂的老百姓刚吃饱饭,决策者们就要去学上海浦东,”一位市民认为,这不是务实的做法。而卧茨村“绿色养殖”的消失则只是“临沂浦东”开发中的一个插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