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月宣布加息后,不少保险产品由于收益率较低,被消费者视为“鸡肋”,一些代理销售保险的银行、邮局窗口甚至排起了长龙,要求退保或咨询的保户比往常多了几倍。
上海市民秦先生近日致电本报编辑部,询问加息后如何调整保险计划。 秦先生两年前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款投资型保险,选择的是年缴方式,保险期限为20年。“当初购买时,考虑到这个保险产品除了有人身保障外,收益率还比银行的存款利息回报高。可经过这次加息后,我发现银行储蓄利率几乎接近我购买的保险产品所能达到的收益水平。如果今后继续加息的话,我购买的这款固定收益的保险产品,就会存在一定风险,我是选择退保后转成银行储蓄,还是续保?”
加息后,保险计划究竟应该提前还是暂缓?保户该如何应对才能使购买的险种更有保障和收益?为此,一些业内资深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加息后,消费者的保险理财态度应该更加谨慎,不可盲目跟风,应根据自己购买的具体保险产品来加以调整。
加息对险种的影响不一
加息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达2.52%,减去利息税后,一年期税后存款利率可达2.02%,直逼目前传统寿险产品2.5%的预定利率
当保险收益不再高于银行利息时,消费者开始将目光转投到银行储蓄上。这也是目前保户纷纷退保变现的主要理由。
据记者了解,加息对保险产品的影响不一,固定收益的传统寿险产品以及储蓄型产品受影响较大,而短期意外险、传统保障型保险受影响较小。消费者可根据自己手上购买的保单来分析利益得失。
“加息后,消费者在保险产品的投资和银行存款的收益之间作抉择,是有一定道理的。”沪上一家合资寿险公司产品开发部负责人分析,加息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达2.52%,减去利息税后,一年期税后存款利率可达2.02%,直逼目前传统寿险产品2.5%的预定利率。
低利率时代,为了追求比银行利息更高的投资回报,消费者纷纷购买银保产品。“而如今当两者收益率相差无几时,市民必然更倾向于银行存款,因为,在公众心目中,银行储蓄要相对安全稳健,保险则存在一定风险和变数。”某中资保险公司副总经理表示。
据记者了解,上海不少销售银保产品的保险公司连日收到各营业点的退保反馈:已对其销售业绩产生了一定冲击。这或将促进其新产品的开发进程,设计产品时也将融入“加息”因素。
加息后退保需斟酌
保户提出提前退保时,保险公司不会全额退还保费,而要扣除一定管理费等。因此,即使将保险改为银行储蓄后会带来可观的收益,但与退保损失相比,有时候也是得不偿失
虽然,加息使部分寿险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大为减弱,但对于已购买寿险保单的保户来说,盲目退保变现改为银行储蓄,也不见得有多划算。尤其是在投保初期时提前退保,损失会更大。
据记者了解,一般保户提出提前退保时,保险公司不会全额退还保费,而要扣除一定管理费等。以长期性寿险为例,第一年保单现金价值较少,如保户此时提出退保,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第二年保单现金价值为所缴保险费的20%左右,保户在此期间退保,保险公司将扣除保户所缴保费的80%作为退保手续费。因此,即使将保险改为银行储蓄后会带来可观的收益,但与退保损失相比,有时候也是得不偿失。
以秦先生为例,他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是20年的保险期限,在保险合同没有到期时选择提前退保的话,保险公司退给他的钱会远远低于他这几年所缴纳的保费。最关键的是,秦先生首先要了解清楚,他购买的保单中有没有约定固定回报利率随银行利率的变动而变动。如果有的话,秦先生不必担心其收益会受到影响,因为保险公司会根据银行利率进行适当的调整,秦先生也就无须费神退保。
撇开收益不谈,盲目退保可能也会给保户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不能简单地把保险与银行储蓄做比较,片面地去强调它的收益,这样会把保险产品的功能本末倒置。相比银行储蓄,保险产品还有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这个重要功能。若因为银行加息的短期调整行为,盲目退掉已购买的保单,不仅会有退保损失,而且在风险意外降临的时候,也会使保户陷入无保险护航的困境。投保人应树立长期保险保障的观念,对于加息后是否退保,需细细斟酌。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央行调高贷款利率引发的房贷险退保潮或将无法避免。“央行此次加息和市场预期继续加息的说法,使得提前还贷现象激增,进而导致房贷险退保压力加大。对于消费者来说,与多支出的还贷金额相比,退掉房贷险产生的扣款损失相对较少。”据悉,加息后这段时间内,房贷险退保正在急速上升,退保客户几乎比平时多20%左右,咨询的人更多。
选择“息涨随涨”的保险
在加息的情况下,建议消费者可选择购买“息涨随涨”的与银行利率挂钩的保险产品。在加息预期下,这类产品的销售行情将在一定时间内被看好
在加息的情况下,建议消费者可选择购买“息涨随涨”的与银行利率挂钩的保险产品。目前,部分分红、万能、投连等投资型保险产品都有较灵活的抵御利率变动的机制,产品收益率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在加息预期下,这类产品的销售行情将在一定时间内被看好。
因为分红、万能、投连险等投资型产品带有一定的自动调节机制,加息的影响通常能反映到保单的实际分红水平或账户价值中。不过,加息仅仅是利率市场的短期现象,且利率也只是影响分红水平或账户价值的其中一个因素,作为长期寿险产品,加息对这类投资型保险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
以万能险为例,由于万能险由保底收益和结算利率两部分构成,其投资渠道主要在与利率密切相关的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享受保险公司承诺的保底收益,同时还能享受一定的投资收益。虽然加息前账户内资金的收益已经固定,但在加息后,新进入账户的资金的投资收益将有望被提高。不过,这个增长不会在短时间内立刻显现,需要一个过渡期。且此次存款基准利率仅上调0.27个百分点,因此万能寿险的投资收益究竟能否提高,还有待进一步观望。
而分红险目前的主要投资渠道为国债、存款、基金等,加息后保险公司的新增投资收益有望提高,客户的未来利益也将水涨船高。
不过,相对分红和万能险来说,加息对投连险收益率的影响比较难以捉摸。“由于该产品与股市紧密挂钩,受惠于上半年股市走牛,投连险近段时间内的收益率一直表现不错,但不排除下半年如果股市随着加息步入熊市,这样,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将大大减少,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预期收益。”业内人士建议已购买投连险的保户,不妨考虑将投连险从高风险账户转为稳健账户,避免出现较大的波动。
而就保户关心的“保险公司如何根据利率变化灵活调整收益率”问题,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公司将定期通过网站、营业点等渠道公布收益率,包括加息后对收益率的上调。
以华安保险公司为例,此次加息后,该公司的拳头产品“华安金龙收益联动型家庭财产保险”的收益率已被上调0.45个百分点,从原来的3.27%上调至3.72%,上调收益率后,已售出的产品将从8月19日起按3.72%来分段计算收益,8月19日后购买的产品,则直接按3.72%计算收益。该产品的特点就是存款利率上浮时,收益率会同幅度上调,收益实行分段计算。如果再次加息,该产品的投资收益率还会再次作出相应上调。
市场人士认为,此次加息有可能给公众带来继续加息的心理预期,有可能会导致长时间的退保率上升、续保率下降,保险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加剧。保险公司应该提前做好增加保障程度和服务项目等应对措施,在新产品设计中融入加息因素,增强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和吸引力。比如,加息后可拓宽长期保障型产品的承保范围,提高保障程度,让客户明显感受到加息对保险市场影响并不大的市场判断,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市场关于加息预期可能引发的产品遭遇寒流。
业内观点
进入加息周期,保费会更便宜?
本报记者 黄蕾 发自上海
经过几次加息后,监管层方面有望于近期调整2.5%的上限,这也给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开发新产品的空间,使投保人有更多选择保险产品的余地,更是寿险费率市场化的一次重要节点
央行加息使市民产生了再次加息的心理预期。不少保户认为,进入加息周期后,保险公司将升级现有保险产品,或者提高收益率或降低保险费率。因此,他们不免有这样的想法,现在不急着投保,加息对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影响有一个过渡期,不妨再等一两个月,再选择投保适合自己的产品。
那么,加息后,保险公司的寿险产品的预定收益率和费率是否会出现人们预期的变化呢?一家寿险公司精算部负责人认为,预定收益率的上限调整权在保监会手里,相信几次加息后,监管层方面有望于近期调整2.5%的上限,这也给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开发新产品的空间,使投保人有更多选择保险产品的余地,更是寿险费率市场化的一次重要节点。
一旦调整预定收益率,投保人受益多多。上述负责人举例说,以一个30岁男性投保20年期的长期寿险保单为例,目前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为2.5%,假设预定利率能提高0.5%,即提高到3%,那么,所缴的保费将下降10%以上。也就是说,该男性原来每年要缴保费3000元,调高利率后,他每年需要缴纳的保费将降低到2600-2700元,20年下来可少缴付6000元左右。
但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持保留意见。普遍观点认为,这次升息后,监管部门马上调整预定收益率的可能性很小,通常寿险预定收益率的调整进度要比与央行调整利率相对迟缓。
虽然并不看好近期内会马上放开预定收益率,但据记者了解,多数保险公司已经在研究加息后的应对之策,以及收益率2.5%上限放开后的产品调整等诸多问题。
在目前收益率上限没有放开之前,保险公司为规避加息引发的退保风险,都相继调整产品结构,从趸缴产品向期缴产品转变,同时注重对传统保障型产品的开发力度,有利于保险公司根据银行利率变化及时修订和开发保险产品,调整产品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