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市公司2006年中期报告的公布已经落下帷幕。这是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对上市公司质量的一次大检阅。透过对1300多份中报的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竞争力已经初步得到提升并正酝酿进一步的机制转变。 自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帮助投资者认清形势,把握行业和公司投资机会。
截至2006年8月31日,总共1388家上市公司(含新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6年中期报告,还有4家公司未按时披露中报。
1388家上市公司2006年中期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5元,同比减少1.17%;净资产收益率为5.05%,同比减少0.98%;每股经营现金流为0.274元,同比增长14.64%。其中82.71%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59.80%的上市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比实现增长。并未出现前期机构们普遍预期的“业绩下滑”。
统计发现,净利润排名前20的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总额719.78亿元,占两市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量的56.3%。其中,中国石化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06.79亿元,摘得两市净利润第一的桂冠。其次则是刚刚上市的两市第一权重股——中国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0.24亿元。在关注这些大蓝筹公司盈利集中度上升的同时,市场也看到了支撑A股市场这条的优质蓝筹公司构成的“脊梁骨”。事实上,A股市场太需要更多的优质蓝筹公司加盟了。
多少年以来,A股市场充斥着大量的业绩每况愈下的“垃圾股”,这些公司再从“ST”变到了“*ST”,最后不是在市场上苟延残喘就是直接去了三板。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慢慢得到改变。从2001年8月中国石化上市开始,A股市场迎来了中国联通,迎来了长江电力,迎来了中国银行和大秦铁路。从那一刻开始,我们的市场无论从市场结构上还是投资者构成上都逐渐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伴随着大盘蓝筹股阵营的不断扩大,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昔日的“投机”到“价值投资”,再到现在的“成长性投资理念”。而市场的参与者也实现了多元化,开放式基金来了,社保基金来了,QFII来了,保险资金和企业年金也迫不及待地加盟进来。
新老划断开始后,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重新恢复,A股市场的大门重新向那些优质蓝筹公司打开,一些已在香港市场上市的优质国企纷纷表示了回归A股市场的想法。另一方面,通过推进定向增发和国企整体上市,借助A股市场将得以完成大量国有财富向社会财富的转移。
不过,在开启融资功能的同时,管理层应注重把关,让更多的优质蓝筹公司流向A股市场。而对于那些可能摊薄整个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公司,应坚决控制。客观地说,前一段的IPO过程中,中国国航的上市就值得反思。在高油价灼烧下的航空业,其前景并不乐观,这个时候让中国国航匆匆忙忙地火线上市,似乎值得商榷。
2006年的年报也显示,航空股成为了亏损的重灾区。东方航空上半年巨亏14.6亿元,为两市亏损第一。同行业的南方航空亏损8.4亿元,上海航空也亏损1.6亿元,只有中国国航和海南航空实现小幅度盈利。反观保利地产能从发行价13.95元一路高开高走直上30.99元,中国国航上市前的“IPO瘦身”和上市即“破发”其实并非偶然。
目前的A股市场正在为10月底的工商银行上市做着积极的准备,希望我们的市场能迎来更多的优质蓝筹航母驶入A股市场,托起A股市场的辉煌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