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
本报记者 钟蓓
9月1日晚,电闪雷鸣,暴雨如注。金堂县赵镇栖木河村村民李继泽从梦中惊醒,一跃而起,准备拿盆子接漏雨。摸黑走了两步,李继泽一拍脑袋:住上新房了,还怕啥子漏雨哦!当62岁的李继泽向记者讲起自己闹笑话的这一幕时,这个有些干瘦、面容黝黑的老人呵呵地笑了。 这笑声,传递着这个住了一辈子土房的低保老农搬进一楼一底新居的由衷喜悦,也足以让所有关注“阳光新居工程”的人们欣慰!
2006年,我市在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中又添新举措,运用慈善捐赠,搭建企业参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平台——“阳光新居工程”,让城乡居民从最切身的生活改善,同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3月16日,“阳光新居工程”在金堂县开始试点建设,明年将在全市推广实施。
住进新房 低保老农不花钱
从成南高速清泉出口下高速路前行约1000米,即可到达栖木河村阳光新居工程聚居点。13幢青灰色的一楼一底小楼房就坐落在这里。房屋的外墙画着川西民居的装饰图案,颇有几分韵味。房屋间路面平整,每幢房前都有绿树青草。“不说你们肯定看不出来,在这住的都是我们村头困难的低保户!”难以抑制心头的喜悦,李继泽不由得给记者当起了“导游”。“看嘛,一幢楼两户人,一楼一底,楼下一间堂屋,一间住房,还有厨房、厕所,屋后面修有猪舍,还有一个小院坝;楼上一间住房、一个平台。”李继泽把记者一行带进自己家里,像所有热情好客的主人一样,带着记者参观起了他的新居。“7月26日就搬进来喽!我就住这间,衣柜、床、桌子……所有的家具也是捐赠给我们的!”
栖木河村共有低保对象66户,其中有30户的住房急需改造。“阳光新居工程”为其中的26户家中有3人及以上的人家建造了新房,共投入资金73万元,其中企业捐助50万元,市慈善会资助23万元,家具由社会爱心捐赠。
“如果不是党和政府的关心,不是好心人的关怀,我这辈子都不可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而且自己还一分钱都不花!”说到这里,李继泽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出租土地 今年坐收800元
李继泽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直以来都靠务农为生,20多年前,妻子不堪忍受贫穷扔下年幼的儿子和这个家出走了。靠着种地和打短工的微薄收入,李继泽一面抚养年幼的儿子,一面供奉年迈的双亲。“这是个典型的农村‘双老’贫困家庭。”同行的金堂县民政局的同志慨叹。李继泽闻言默默地点了点头,揩了揩眼角,“农村人,谁不想把自家的房子修得巴适点?可是我实在没得这个能力,这么多年了,我只有看着住了40多年的土房子到处裂缝、下雨天四面漏雨……”
“现在好喽!听说你的儿在外头都谈朋友了!”一旁的村支书李生万打趣道。“就是,他都快30(岁)了,也该谈朋友了。我以前还担心,他要是带个姑娘回来,看到那个土房子,人家还不得拔腿就走,现在不担心了!”李继泽呵呵地笑。
除了搬新居,李继泽还有件喜事:家里的1亩多田,经过土地流转,租给了一家花卉公司,每年按照1000斤黄谷的市价收取租金,这样一算,今年可坐收租金近800元。解决了房子这个大问题,再加上自己和儿子的打工收入,这个家脱贫的日子不远了!
··
阳光新居工程
成都慈善会今年新推出了“阳光新居工程”,并在金堂县开始试点建设。按照建设规划,将修建50套新房,其中26套新房已在赵镇竣工入住,另有24套尚在竹篙镇建设。受助的低保家庭不花一分钱,就可以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低保家庭的生活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