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有两条市政建设方面的新闻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从报刊到网络,从电视到广播,从官方到民间,从大街到小巷,市民参与讨论的热情之高、兴致之浓,超出不少人的意料之外。这两条新闻分别是:“金鳌腾飞”城市雕塑能不能不能代表城市形象以及海口东湖有没有必要建80米高喷泉。
今天权威部门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口市民终于听到了权威的声音。宜欣商业广场雕塑“金鳌腾飞”还没有开始“起飞”,就引起了包括本报在内的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众多市民的强烈反响,争议纷纷。今天下午,海口市政府新闻办与海口市规划局正式否认了“金鳌腾飞”为海口市城市标志性雕塑的说法,并强调“金鳌腾飞”是城市雕塑,但并不代表城市形象。目前海口没有官方认可的城市标识(见本报今日第2版);“一园两湖”业主单位———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召开新闻通气会,对所谓谣传一事再度辟谣: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着手开展这个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喷泉建设不仅要做得精美,而且工程造价、后期的水电花费不会高(见本报今日第3版)。
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的表态是认真负责的,是严谨科学的。在争论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我们欣然地看到,政府的角色没有缺位,及时出面向媒体通报了权威的声音,从而平息了来自民间的一些谣传和误传,还了公众的知情权。
公民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文明的社会。而文明社会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每一个公民都有知情权。城市建设是大事,是和每个市民的利益相关的,作为城市中的一员,积极参与讨论,为市政建设献计献策,这无疑是可喜的进步。作为政府的决策者,只有在广泛地采纳民意的基础上,才能使决策更科学化和人性化。应该看到,有争议是好事,说明大家热爱这个城市,关心这个城市。当然民意之外,要有权威部门及时表态,否则很多消息就可能成为谣传。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政府的“一锤定音”能起到及时消除谣传的作用,同时也让公众拥有了知情权。
有人说,城市建设的失误是最不容易弥补的失误之一。这话很有道理。古人云,兼听则明。我想政府也希望在市政建设方面多听民众的声音,这样才能少走弯路,避免劳民伤财的举措,从而使得城市建设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