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
尊敬的贵州省人民政府领导林树森先生,尊敬的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先生,尊敬的、来自瓦努阿图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官员们,世界银行代表凯沙夫·瓦玛先生,各位演讲者,各位与会代表,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谨代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向参加此次重要国际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2002至2003年,乡村旅游研讨会举办于东欧;2004年10月,贵阳承办了乡村旅游与扶贫论坛。 而本次论坛的目标,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成就。
首先,我想向我们热情慷慨的东道主———中国国家旅游局、贵州省政府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赞美。自从我们抵达此地,就深切地感受到了你们的好客之情和精心安排。感谢你们为举办这次活动所做出的贡献。我还要感谢世界银行,你们为此次论坛提供了十分慷慨的支持。
此时此刻,我想向各位简单地介绍一下世界旅游业的现状。
2005年之于旅游业,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各位也许还记忆犹新,毁灭性的灾难———印度洋海啸紧随2005年的新年而至,重创了整个亚洲地区的旅游业。然而,世界旅游业再次彰显了它那非凡的生命力,2005年,国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8亿,全球平均增长率高达5.5%。其中,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成绩斐然,2004年该地区游客人数增长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4%,而2005年在此基础上居然又增加了7%。
在此背景下,出入中国的游客数量显著增长,这成为近十年来最令人振奋的现象之一。2005年,43%的高增长率使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3.1千万,全球每一处旅游胜地都为他们所热衷。预计到2020年,中国出境旅游总人数将达到令人惊叹的1亿之多。另一方面,2004年境内游客人数增加了27%;至2005年则又翻了一番。中国旅游排名由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它以这种不可动摇的进步迅速位居前列,开始领先于法国、西班牙和美国。
无论至2020年之时会出现何种程度的成功,届时所有国内外游客都不会仅仅只考虑北京、上海、广东、西安、桂林等城市。可以说,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实现多样化并得以在全国广泛传播的最佳途径———这种现象必然出现。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来到贵阳,并非只是为了见识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2002年我来此处时就已经获得了这个机会———而是期待见证一个历史性的转折,这一转折已折射在中国副总理所传达出的信息中,也表现于我的朋友邵琪伟先生的讲话里。
中国政府已明白,以两种速度发展的思路,对这个伟大的国家而言,并非仅是为了寻求建设的持续性。假如没有大胆改革,中国的持续发展就不可想象。一方面,首先带动沿海省份致富,裁减边缘产业,加速程式化进程;另一方面,广阔农村———包括7至8亿人———仍然发展不足,当这个国家大力推行现代化并取得一定成果时,它们却遭遇边缘化。因此,应当有一座桥梁,耸立于繁华而开放的中国现代都市,与那些常因贫困而挣扎、隔阂于外界、渴望进步的乡村社会以及内陆省份之间。
乡村旅游,构想出了这两个互不了解的世界之间的对话。受惠于乡村旅游多样化且源源不断的良好效果,位于社会底层的大众人群能够依靠游客的支出而脱离困境。由此,乡村旅游堪称一座完美的桥梁;我们也可以说,它在两个平行、甚至几乎完全隔离,却并存于当今中国的社会之间指明了共同的界面。作为一个无与伦比的交流途径,关乎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的旅游将有助于沟通这彼此分隔的两者,从而有益于中国的全面发展。
也许有人会不解,为何我们要到这个城镇中产阶级大量涌现的繁荣国度里来讨论乡村旅游。但是,勤劳工作却感慨生活之纷扰的城市居民规模日益庞大,他们显然构成了消费乡村产品的核心。他们如此幸运地踏进贵州省这块宁静而惬意的沃土,尽管它经济贫困,却拥有异常丰饶的文化、传统及风光。
因此,贵州的确是我们相聚的完美地点,自1990年在省旅游局局长杨女士的有力引领下,它如今已走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前列,足以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授相关经验。杨女士,以及卓越的学者张女士,率先在中国提出了“旅游扶贫”的理念。她们强调,旅游不应是一种仅谋求短期经济效益的产业,它应长期而持久地赐富于民。恰恰因其经济的欠发达,贵州迄今仍保持着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个“活着”的民族遗产宝库,堪称“文化千岛”,其中32%的人口都属于少数民族,仍相对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及各个民族的精神信仰与习俗、节日与典礼、传统工艺、音乐、语言与建筑。贵州旅游以扶贫为目标,同时,要将一块人与自然完美和谐共处的乐土展示给全世界。
能为如此神奇之地的旅游发展贡献力量,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深感荣幸。《旅游规划纲要》已经构思和阐释了一个宏伟的蓝图,目前正着力将其实施到位,我们相信,贵州旅游将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纲要》不仅为该省旅游业构建框架以供其持续发展,同时,也为旅游产业的各个附属部门、寻求进步的各个生产部门提供了对应的政策指导方针与战略。而乡村旅游,成为纲要核心战略的必然选择。
尽管起步较晚,但贵州旅游发展迅速。预计乡村旅游今年将吸引164万国内游客和30万名海外游客。贵州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几个有趣的案例。例如,村寨在政府的指引下成功地成立了旅游组织;建立乡村旅游扶持中心;建立生态主题博物馆;鼓励发展传统手工业。一个特殊的田野考察将被安排为此次论坛的组成部分,组织各位专家去游访几个美丽的贵州村寨,以期得到他们的反馈,获取关乎该地区如何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此次论坛召集一大批国内外专家和代表交流经验、提出饶有价值的观点,并为乡村旅游技术提供技术层面上的指导。其主要目标,在于讨论乡村旅游如何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政府政策与战略如何在乡村旅游中发挥作用,从而寻求加速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次活动的重要目标是,为政府和相关私人机构制定战略及实践工具,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且界定地方政府、旅游业收入主管部门以及管理外资部门等相关政府机构在乡村旅游中应当扮演何种角色。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最终要实现一个潜在而长期的目标———扶贫,它是世界旅游组织基本的工作核心。在发展中国家扶贫是我们时代的一大主题,它不仅迫切要求世界各国领导及其政府的全力关注,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世界旅游组织倾力帮助国际社会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尤其是要尽力消除极端贫困的地区。世界旅游组织于2004年召开了以其有历史意义的《顺化宣言》而作结的“文化旅游与扶贫”部长会议。此外,我们在韩国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可持续旅游———消除贫困”项目(ST—EPFoundation),它启动后,便着力于鼓励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旅游,尽力消除贫困。
“ST—EP”并非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它乃是一种开发及管理旅游业的方法,此中,贫困者享有更多的权益,得以优先品尝旅游业的大蛋糕。
尊敬的各位来宾,中国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规划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因此,我们的论坛恰逢其时、世界银行和世界旅游组织,已经就乡村旅游在扶贫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角色达成共识,共同相信乡村旅游将完全落实于社会,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经济机遇,同时也将刺激农村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全面进步。
从广义而言,诸位在此提出的良言妙思,将潜在地而富有意义地贡献于世界旅游组织的宏伟目标。
祝愿各位在此都取得成功与收获。
谢谢各位!
作者: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