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没有进行低改的向日葵和进行低改后的向日葵长势对比。黄彦 本报记者 贾红路 摄运用振动深松技术改造后,村民王刚家种植的万寿菊长势喜人。
黄彦 本报记者 贾红路 摄
8月31日,当记者刚刚走近青冈县国营农场二队的特色产业种植区,一片片火红的万寿菊和黄灿灿的向日葵就轮番跳入眼帘。在初秋的艳阳下,它们灿烂得让人迷醉。
置身在这片花的海洋中,谁又能想到,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种地不打粮的低产盐碱地。短短两年间,究竟是什么促使这片土地发生了巨变?
现任青冈县国营原种场场长的辛承发原来是国营农场二队的队长,几年间,他见证了这片土地由贫瘠变富有的经历。他告诉记者,其实这一切变化都源自振动深松技术的实施。
将振动深松技术应用到中低产田改造中可以说是青冈县的一个创举。在青冈县全部213万亩耕地中,中低产田就有90万亩,而土地盐碱化又是造成耕地产量偏低、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从2003年开始,省农业开发办、省发改委相继在青冈立项投资,开展中低产田和退化草原的“两改”试验。几年来,运用振动深松技术,全县已经成功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该县建设乡新合村3000余亩耕地全部为低产田,低改前全村以种植玉米和小麦为主,赶上年头好,每亩地能打300公斤苞米,亩收入还不足100元。从2003年开始,这个村连续三年被列为低改项目示范区,科技人员对全村3000多亩耕地全部进行了振动深松,有效改善了耕地盐碱化问题。这个多年守着盐碱地过日子的贫困村由此一举脱贫。2005年开始,他们重点发展万寿菊种植业,全村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采访中,我们来到村民王刚的承包田里,正忙碌采摘万寿菊的一家人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家的耕地是去年进行低改的,今年他们在低改田里种植了10亩万寿菊,长势非常好,目前已经摘了3茬花,每茬花的纯收入都在1300元左右。由于花期太密集,全家齐上阵摘花都干不过来,只好雇人帮忙。现在看来上霜之前,10亩万寿菊再开上三茬花不成问题。
“实践证明,运用振动深松技术改造低产田,不仅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增强了土壤的蓄水能力,而且也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基本条件趋于良性化,微生物活动能力旺盛,土壤中氮、磷、钾含量明显提高。”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农田水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陶延怀说:“一台价值1万元的振动深松机可以服役5年,每年可改造盐碱化耕地2000亩。耕地深松一次可以维持高产、稳产5年,因此每亩地运用振动深松技术的成本年大约为5元钱,而该技术可以使耕地增产50%。这样算起来,运用振动深松技术改造中低产田还是非常划算的。”
眼下在青冈县,不仅项目区里的低改如火如荼,项目区之外的农民对于这项可以带来更多经济收入的新技术也很感兴趣。像国营农场二队就是一个自发进行低产田改造的例子。辛承发说,当时还是队长的他看到其他村屯低改后不俗的成果后,组织村民自发购买机械,对承包地进行振动深松。到今年,全队1000亩耕地已经全部被改造完毕。洋葱、毛葱、万寿菊等高产高值的经济作物成为主导作物,全队不仅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还成了全县有名的特色产业典型村。
(黑龙江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