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9月5日专电(记者郭力群、王炤坤、原碧霞)今年是山西应县木塔建成950周年华诞。在金秋的阳光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欣赏着绿地和仿古民居环绕着的木塔雄姿。
一年前,这里还是大面积“棚户区”包围木塔、危及文物安全的破旧景象;一年后,木塔的保护性拆迁不仅营造出更加安全和协调的周边环境,也为生活在古塔之下的5500多名“塔乡人”建成了现代化的人居环境。 难能可贵的是,拆迁自始至终没有对一户居民采取强制措施,更没有一户居民因拆迁而上访。
木塔陷入棚户区包围
佛宫寺释迦塔(即应县木塔)是驰名中外的古建筑,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即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50年之久。它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
但木塔周围的环境令文物部门十分头痛:周边的平房民居破旧不堪,下雨时房顶一片塑料布,街道狭窄排涝难;生火时满天烟雾迷漫。由于家家堆积烧火柴,民宅一旦失火,稍有不慎就会“火烧连营”殃及木塔。木塔周围的“棚户区”不仅让群众叫苦不迭,而且严重影响到文物的消防安全和旅游观瞻。
应县城建局局长郭胜利告诉记者,在2005年6月开始拆迁前,应县木塔附近旧城区的房屋80%是数十年的土木结构老房,其中危房占50%,特危房占20%。
2004年,应县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佛宫寺释迦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全方位地保护应县木塔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一件非常迫切的任务。2004年11月,应县决定对应县木塔周边居民区进行拆迁改造。
审慎规划 让利于民
“拆迁改造既是保护国宝,也是棚户区改造,要从根本上改变居民生存生活条件,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换个活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绝不能与民争利,干部绝不能从中牟利。”应县县委书记侯新生说。
因为木塔周边环境改造涉及居民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应县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全体出动,带领干部用近半年时间走访拆迁区内居民,踏查房屋状况,同时广泛征求文物工作者意见,按照木塔保护的消防要求、绿化要求和环境一致性要求,对计划拆迁区和迁入区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
应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拆迁改造总体思路:政府组织,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依法公开。县里推出现行旧城改造很少有的优惠条件,“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安置补偿原则,即拆掉1平方米旧房补偿1平方米新楼。房产开发商只从临街商铺开发中赚取微利,不从居民口袋里掏钱。
房子有好有差、有新有旧,如何区别对待?有的户宅基院子很大,又有产权,是否应当补偿?县里研究群众意见后提出自行拆房、拆下建材归己等区别对待办法和宅基院每分土地(约66平方米)补偿20平方米房屋等附加补偿办法。为了避免经济收入不宽裕的居民一时无房住,县里还提出了发周转补偿金自行解决周转房的办法,并对特困户给予特别优惠政策。
和谐拆迁 一举破解民生“文保”两难题
2005年6月,拆迁工作开始,130名党员、干部组成9个拆迁动员工作小组,再次深入拆迁户。县里规定,必须让群众自觉自愿,有一户不满意也不许强拆。针对4个行动迟缓的拆迁户还想再争点利益的想法,政府专门组织了一次社会各界参加的听证会,让4个拆迁户和开发单位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与会人员一起现场踏查,形成平衡利益的意见。
67岁的袁玉莲用在深圳工作的孩子寄来的钱,刚把房屋翻修一新就赶上拆迁,心里很不情愿。县委书记侯新生亲自上门说服,答应尽量多给些补偿,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袁玉莲对记者说:“统一拆迁嘛,总要有人占点便宜有人吃点亏,这是大多数人得利,我想通了。”
就这样,第一批近700个拆迁户,没有一户强制拆迁,35天内拆迁完毕,后来的拆迁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旧城拆迁改造领导小组组长贺诚介绍,自2005年6月开始,应县围绕木塔保护进行旧城改造拆迁,共拆迁房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占地40万平方米,涉及产权户1215户、居住户1672户,人口5559人,到目前没有一户因拆迁而上访。
在旧城拆迁改造中,应县还实行了“三公一监督原则”,即“拆迁补偿公开、开发招商公开、整体规划公示,建设施工引入群众监督”。
如今,环绕应县木塔核心区的是新建的10万平方米的绿地和空地保护园区,用文物专家的话说:“千年木塔开始了绿色的呼吸!”
记者日前走访了迁入西苑住宅小区的拆迁户。76岁的李生枝老人领着记者参观了他的集中供暖、天然气入户的新家,他对记者说:“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进这样的房子。”
69岁的张保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原来的5间半正房、3间西厢房、4间东厢房、1间南下屋,是上个世纪50年代盖的,这次拆迁补偿了2套共213平方米的新房。原来的老房曾开价6万元想出售,但一直未成交,现在补给他的楼房总价值达17万元。“不过我不卖。”张保全说,“我要自己享受住新房的滋味”。
建设部和山西省有关领导高度评价了应县木塔周边的保护性拆迁模式,专家们称,此举成功地解决了文物保护与旧城改造的矛盾,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也在和谐拆迁中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