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高龄的老艺人王景山唱起眉户来依然韵味十足。华阴老腔吼起来。
9月3日晚,随着秦腔名家李爱琴主演的秦腔经典传统剧目《周仁回府》落下帷幕,央视2006陕西戏曲展播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对于全国各地的戏迷朋友来说,能在7天这一不算短的时间里欣赏到如此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代表陕西地方戏曲最高水准的演出集萃,堪称幸事;对于戏曲院团专业演员及众多戏曲爱好者而言,生旦净丑闪耀荧屏,唱念做打各具风采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而对于有关领导、专家而言,这个“戏曲黄金周”的含金量又有多高,如何以此为契机,让地方戏曲成为陕西又一个文化品牌,值得认真地品味、思索。
缘起央视把目光投向陕西剧坛
在2006陕西戏曲展播周举办之前,作为全国最大的戏剧窗口,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已陆续将全国各剧种的优秀剧目及片段搬上荧屏,其中包括秦腔、眉户、碗碗腔等陕西地方剧种。然而,像这次拿出7天时间的全部时段,对陕西省的多个地方剧种进行集中展播,在央视戏曲频道尚属首次,而举办这样大规模的戏曲展播周在我省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意义不同寻常。
陕西省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是此次戏曲展播周的主办单位。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白阿莹介绍说,近几年在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省委宣传部在加大文艺宣传力度、打造陕西文化品牌、提升陕西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思路明确,相继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宣传陕西的文化资源和优势,另一方面推介我们的优秀文艺作品和人才,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各界群众反响热烈。白阿莹说,去年4月,秦腔四大名旦晋京献演,引起极大的轰动和关注,京城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演出盛况,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秦腔热”的产生表现出浓厚兴趣。今年5月底至7月初,根据陈忠实获茅盾文学奖小说《白鹿原》改编的同名话剧在北京首演,除北京人艺的著名演员担纲主演外,华阴老腔艺术团和灞桥区秦腔艺术团的业余演员也登上京城的舞台,他们粗犷豪放的演唱、淳朴自然的表演引起首都观众的强烈共鸣。演出间隙,他们还在中山音乐堂举办了一场原生态秦腔老腔演唱会,著名演员濮存昕担任主持人,现场气氛热烈火爆,陕西地方戏曲引起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今年年初,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工作会议上,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特别提到了陕西的秦腔。他说秦腔作为梆子腔的鼻祖,历史悠久,流派纷呈,拥有大批的戏迷,央视的编导可以多关注一下这一古老剧种,于是,央视戏曲频道的编导组行动起来了。
央视2006陕西戏曲展播周作为一次陕西地方剧种的大荟萃,秦腔优秀传统剧目和陕西地方戏曲代表剧目的一次大展演,对陕西地方剧种的宣传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齐雅丽说,为组织好陕西戏曲展播周活动,省委宣传部先后召集有关方面多次召开策划会,积极与央视戏曲频道沟通,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播出剧(节)目的挑选上,既要使秦腔、眉户、商洛花鼓等这些极具影响力的陕西地方剧种来个整体亮相,又必须由名家出演、能代表陕西地方戏曲的最高水平,同时还要保证剧目录像质量在技术上符合央视的播出要求,为陕西戏曲展播周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把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搬上荧屏,央视戏曲频道把近年来录制的陕西地方剧目进行了摸排筛选,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也将多年来录制的秦腔剧目“家底”亮出来,一一过目,最终挑选出《三滴血》《火焰驹》《千古一帝》《游西湖》《周仁回府》《祝福》《张骞》《雷雨》等一批秦腔、歌剧、京剧的代表性剧目,由陕西戏曲广播和陕西省戏研院承办的陕西地方戏荟萃《千年等一回·黄土地原生态艺术绝响品鉴会》和精品折子戏专场演出均为现场直播,整个戏曲展播周形式新颖,内容相当丰富。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戏曲频道总监张华山还明确提出,央视为陕西戏曲展播周免费提供一周内所有播出时段,编导等工作人员来陕的交通食宿全部自己负担,让人非常感动。
感动
看到了秦腔的希望所在
从8月28日到9月3日,央视戏曲频道激荡出的或苍凉悲壮、或委婉动情的秦音把广大戏迷牢牢地吸引到荧屏跟前。将陕西十多个地方剧种浓缩一台的戏曲晚会《千年等一回·黄土地原生态艺术绝响品鉴会》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由四位“梅花奖”得主联袂献演的精品折子戏美妙绝伦;秦腔、眉户、商洛花鼓、京剧、歌剧等剧种优秀剧目的荟萃推出,让戏迷大饱眼福;《古老的秦腔》《四大名旦晋京暨历届小梅花评奖活动》《易俗社今昔》等专题片从不同角度对秦腔艺术的诠释,让央视荧屏更显得姹紫嫣红。每天从上午9点到晚上10点,央视戏曲频道为戏迷朋友送上一道道戏剧大餐,让广大戏迷在自己的“黄金周”中过得有滋有味。
9月28日晚,央视著名主持人白燕升主持完《千年等一回》综合晚会之后,从四面八方涌进的短信差点将他的手机“挤爆”。白燕升说:“我主持过无数次戏曲直播晚会,但还没像今天这样激动。你看华阴老腔、汉调二簧、富平阿宫腔、合阳线戏、华县皮影、陕北说书这些原汁原味的陕西地方戏曲在央视的舞台上整体呈现,以前还从未有过。这些剧种虽然有些已属濒危剧种,面临失传,但那些甘于清贫寂寞的人们依然坚守着这块阵地,从而让这些剧种焕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白燕升不愧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名嘴,据晚会导演郭振忠介绍,作为央视陕西戏曲展播周开幕式演出的这台晚会在直播前几个小时,白燕升才拿到主持词,他认真地翻看了一下就已心中有数。正式直播时,他没有拘泥于现成的主持词,而是来了许多即兴发挥,捕捉到晚会的许多“动情点”,让参演的近百位各剧种代表人物、现场观众的情绪来了个上下呼应,场面非常热烈。白燕升在舞台上说:“一个人在外漂泊久了,最惦念的就是故乡。我们常常要寻根,寻找心灵的家园,这个‘根’就是乡音和乡情,就是孕育在自己土地上、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地方戏曲。”这台晚会在观众中引起的热烈反响出乎意料,白燕升在第一时间收到众多朋友发来的短信及电话,当年曾跟他一起当兵、现转业到宝鸡工作的战友在短信中这样写道:“这台晚会让我们看到了陕西戏曲的真实现状,增强了我们振兴陕西戏曲的信心。”
“央视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在各个频道中,戏曲频道观众的年龄最大,同时也是观众中最忠实的一族,看戏时一般都会锁定频道。”9月4日,央视戏曲频道总监助理李纯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陕西戏曲展播周的举办可以说相当成功,为戏曲频道今后举办类似展播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展播周举办期间,我们频道每天都要出《工作日报》,对观众的反馈进行统计、分析。两场直播晚会、数台经典剧目演出、专题片的录像将作为珍贵资料由戏曲频道长期保存,展播周结束后,我们还会进行重播。陕西有些地方剧种正面临失传,就是那些老艺人在苦苦支撑着。若干年后,把这些资料再拿出来看看,会感到更加珍贵。”
李纯博搞戏曲工作20多年,跟许多演员、戏迷结下很深的友情。他兴奋地说:“这些天,台里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观众来信来电,戏迷们从不同角度畅谈对陕西戏曲展播周的观感。”八一电影制片厂一位退休干部是陕西人,他专门给央视副总编辑、戏曲频道总监张华山打电话说,陕西戏曲周举办期间,他通知了几十位在京工作的陕西籍同乡,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快乐。说到观感,他直叹:“美得很,真过瘾!”
思索
今后的路该如何走
提及陕西戏曲展播周,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陕籍著名作家、北京陕西同乡联谊会会长周明十分激动:“尽管诸事缠身,可这几天一有空我就会守在电视机旁看家乡戏。每天,我都要跟作家阎纲、雷抒雁、何西来几个‘老陕’作家互通电话,交流看戏感受。”周明说:“陕西地方戏在央视这个大舞台播放,从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是件大好事。很长一段时间,歌星、影星占据了观众的视线,让人们对传统戏曲的传承产生动摇,从展播中我们看到以秦腔为代表的陕西地方戏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让人看到无限的希望。”
话剧《白鹿原》筹备之时,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忠实就向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推荐了华阴老腔,陈忠实给记者分析说:“陕西各剧种差不多有2600多个传统剧目,它们大多根植于民间,一少部分经过专业院团加工提炼后成为经典之作,但更多剧种的剧目依然流传于民间,没有机会登上大雅之堂。我们需要李正敏、李东桥这样的名角,以及他们出演的名戏,我们同样需要原生态戏曲艺术的粗犷,甚至笨拙,从这些原生态的戏曲艺术中,我们能感受到几千年艺术发展提炼的流程。对于观众而言,他们并不在乎能否听懂老腔演唱的唱词,而是需要那种原始形态的音乐和表现形式对人的冲击。”
“秦腔号称百戏之母,央视举办陕西戏曲展播周,是对戏曲历史的尊重,是从源头上对民族文化进行展示,眼光独到。这些天,到处逢人说秦腔,这种热烈的氛围已经好久没有见过了。”省剧协主席、剧作家陈彦告诉记者,陕西曾拥有50多个地方剧种,但现在展示出来的仅有不到20个,有些已经失传了,非常遗憾。陕西戏曲展播周的举办,既唤起秦人对这块土地上产生如此丰厚多样的文化形态的一种自信心,也提出如何保护珍贵文化遗产的深刻问题。我们同时看到,秦腔之所以这么多年没有衰败,是因为它无论在多么困难的境遇下,都在不断向上攀登。”
陕西省秦腔艺术协会主席、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盎然形象地比喻说,建国57年来,央视陕西戏曲展播周还是第一次搞,对戏迷而言就如球迷的世界杯,让人废寝忘食,如痴如醉。随着展播周的锣声渐息,人们又回到原先的生活中去,作为戏曲院团的领导、演职人员,从戏曲展播周中更应该获得有益的启示。“陕西戏曲可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一些好剧目、好演员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展示,我们盼望着这样的戏曲展播周年年搞,月月搞,不断有优秀的新剧目推出,不断吸引央视来录制播出。”盎然主席说:“相信这次戏曲展播周能对我省戏曲表演团体和演职人员有所触动,剧院外不再是门可罗雀,冷冷清清,走进剧院,能看到练功的,听到练唱的,院团有戏可排,演员有戏可演,让陕西戏曲真正来个流派纷呈,百花争艳!”文/图记者周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