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扬子石化火炬气回收车间,三根高度超百米的粗大火炬直指天空,火炬头燃烧的火焰隐约可见,地面上一个3万立方米的火炬气气柜宛如庞然大物,粗细不一的输送管道纵横交错。
“火炬是石化装置最常见的‘天灯’,既浪费能源,也是环保天敌”。 车间主任沈玉林说,“这套火炬气回收装置把全公司烯烃、芳烃、炼油等装置排放的混合燃料气回收升压,作为燃料气送到公司燃料气管网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火炬气通过火炬燃烧放空,火炬的火焰越小,说明装置的回收能力越高。整个回收装置1998年6月投产,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攻关,回收能力不断增加,目前其中一根火炬已完全熄灭,总回收率已达95%。至今已累计回收火炬气80万吨,创效近10亿元。”
不过,沈玉林今年有了新压力:万元产值能耗比去年底降低5%,这是公司分解到他这个车间的节能降耗硬指标。在车间橱窗里,沈玉林把这一情况向手下50多名员工“公示”,他要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压力。
走进扬子石化能源管理科的办公室,记者一眼就瞥见了办公桌上一份由省经贸委下发的“关于重点企业能源审计和知识培训班的通知”,科长陈正宏正“啃”着一本清华大学教授著的《企业能源审计方法》。这位苏州大学能源利用专业1987年毕业的高级工程师感叹,“压力大啊。9月底要拿出扬子石化的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报告,需要掌握的新东西很多。”
据陈正宏介绍,扬子石化与省政府已签订了节能责任书,承诺“十一五”期间减少综合能源消耗88.41万吨标准煤。这一指标不仅是全省最高的,而且是中石化系统最高的。目前,公司已将节能指标分解了下去。许多措施正在落实中,如今年在炼油厂新建一套火炬回收装置,对全公司的管网进行智能化的控制。“管网中各种蒸汽就像马路上跑的车,管理、调控不好的话,蒸汽跑了弯路,损失的是热能。通过研发软件,将蒸汽有效管起来,不仅节能,而且还使管网更安全。”本报记者吉强 本报实习生 顾孟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