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作人员连夜装箱,运送文物去海关。 彭京赣摄(1图)
元代活字排版工具——王祯盘。(2图)
活字印刷的代表——回鹘文木活字。(3图)
▼存世最早的印刷品——梵文陀罗尼经。(4图)
《无垢净光经》局部。(5图)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铜印版。 彭京赣摄(6图)
《大清国摄政王令旨》。▼北京年画《对锤门神》(清)。(7图)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中国印刷博物馆提供(8图)
印刷术起源于中国,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千百年发展史,从一个侧面客观地记录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
10月,由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主办的、名为“中华印刷之光”的展览,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亚洲文化中心拉开帷幕。昨天,位于大兴区的中国印刷博物馆内110余件展品陆续封存,运往海关。记者第一时间赶到博物馆,采访了相关人士。
印刷历史的盛宴
印刷术的产生必须具备4个基础条件:文字基础——汉字产生;物质基础——笔墨纸砚;技术基础——雕刻技术;社会基础——科举制度、宗教传播等对印刷术的需要。
这次展品中包括,具有6000年历史、刻有图形的彩陶,2片出自殷墟的甲骨文,迄今为止最早的印刷品《梵文陀罗尼经》,元代王祯发明的活字排版工具王祯盘,明末精美的彩色印刷品《十竹斋笺谱》,印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清代《安民告示》……110余件的展品,展现了从文字起源到现代汉字激光照排等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再现了中国印刷史。
“这将是一场印刷历史的盛宴。”中国印刷博物馆业务部主任李英自信地说,“横跨了6000多年的中华文化传播历史,届时观众将体会到浓缩的中国历史精华。”
展品再现中国印刷3个里程碑
“中国印刷术的发展走过了3个里程碑。分别是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现代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李英介绍道。
7世纪印刷品异常精美
据李英介绍,雕版印刷术的起源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根据出土文物可以推断,从隋唐开始,一直到清代,雕版印刷术始终占据着中国印刷术的“头把交椅”。其中,1974年西安唐墓出土《梵文陀罗尼经》是至今发现最早的印刷品,印刷于公元7世纪。虽然只是残片,但精美的印刷质量深刻说明了当时雕版印刷术的发达。而刻印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则是早期最精美而完整的印刷品。由于雕版印刷品精美,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
“回鹘文木活字”
存世最早
据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公元1045年,北宋人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开创了活字印刷术历史。此后,活字印刷经历了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元代的木活字、明代的铜活字,清代主要以木活字为主。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填补了印刷术空白,但因为汉字数量的庞大,以及中国古代官方不重视等原因,并没有替代雕版印刷术。此次展览中,甘肃武威出土的12世纪中期西夏泥活字印品《维摩诘所说经》和现存最早的字母活字“回鹘文木活字”均是活字印刷术的代表。
汉字信息处理首次出国
“1978年王选发明的汉字信息处理,被誉为‘第三次里程碑’。”李英说。此次展览也是汉字信息处理第一次出国展览。
长期以来,因为汉字的存储、显示、输出打印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印刷界,1978年,王选领导科研组发明了汉字信息化处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汉字的存储、不变形压缩、输出等一系列印刷术难题,大大缩小了中国印刷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此次展览将展出激光照排第一次印刷的样书。
110余件展品样样精贵
此次展出的展品涵盖了中国印刷术千百年发展史,其中很多都包含了精彩的故事。
引发“中韩之争”的佛经
展品中有一件“毫不起眼”的3米多长佛经《无垢净光经》,却曾引发过印刷史上十几年的“中韩之争”。
1966年,《无垢净光经》在韩国庆州佛塔出土,据考证,此经为公元8世纪刻印。韩国学者以此经为由,试图证明雕版印刷术起源于韩国,引发了印刷史上的“中韩之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直至九十年代,中国学界提出4点理由反驳:第一,据历史文献记载,佛塔是中国僧人帮助建造。第二,经文中有4个武则天时代造的字,共出现了8次,说明了经书的刻印年代。第三,《无垢净光经》在武则天时期非常流行,特别是在洛阳,能够佐证此经应该是刻印于洛阳。第四,韩国历史上在这段时期内只有这一件文物出土,按照考古学“孤不为证”的道理,不能说明印刷术起源于韩国。而中国则出土了大量关于唐代的印刷品。
经过中国学界的不懈努力及大量文物的佐证,现在,国际上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雕版印刷术起源于中国。
划时代的王祯盘
展品中,有2个直径近1米多的圆盘,上面密密麻麻布满活字,由一个工人操作,另一个工人负责念稿校对,这就是活字印刷工具中划时代的产品——王祯盘。
汉字数量众多、排列复杂,活字印刷自发明以后一直没有有效提高效率。元代的王祯按照汉字的“韵”排序,将3万多个木活字放在2个转动的圆盘中,由2个工人操作,有效地提高了活字排版的效率,大大促进了活字印刷的发展繁荣。
世界第一个广告铜版
一块不起眼的铜版上,中间刻着白兔拿着铁杵捣药。白兔四周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这块源于北宋的铜版印刷出来的居然是世界上最早的广告!
李英介绍,白兔寓意嫦娥,相当于现代的产品商标。白兔上头的铜字刻的是招牌“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白兔两边刻着“认门前白兔为记”,就是告诉大家要认准商标。白兔下面刻着“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若转于贩,别有加饶。”意思是此商店是用上等的原料造针,使用方便。如果有人要批发购买,还可以优惠。这充分说明了在中国古代,商贩已经认识到了广告的效果。
最早的木版彩色套印
印刷术发展到明朝已经非常发达,出现很多彩色的套印。《十竹斋笺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个作品是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3年)由胡正言刻印于南京,把彩色原稿分成很多个彩版,分多次套印。
此次还将展出6张清代的年画,也是彩色木版套印,是世界上普及程度最高、发行量最大的古代彩色印数品。“因为当时几乎每一家门口都贴年画。”
史上最大雕版印刷品
此次展品中还有中国印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清顺治元年安民告示《大清国摄政王令旨》(简称《安民告示》)。该告示版心高50.2厘米,长167.6厘米,每行18字,全文共685字,由一整块木雕版一次刷印而成,纸张未见拼接,为已考证的历史上最大的单页雕版印刷品。刻品四周由16条精雕花龙组成,图文并茂;汉字楷体,字体工整,古朴遒劲;写刻非常优美,印刷精致、纸墨精良,为罗纹纸,展现了精湛的图文雕刻技艺。
故事
中国印刷史的两次浩劫
印刷术源于中国,走向世界,开创了印刷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但现在很多学者研究印刷术却不得不去国外,这不得不提到中国印刷史的两次浩劫。
敦煌浩劫
1900年,敦煌石窟的一个看守道士王圆箓,偶然在一个石洞的壁画上发现有裂缝,居然是一道砖墙。王圆箓推倒砖墙,发现一个藏宝洞,里面有数以万计的字画、手抄本、印刷品,以唐、五代、北宋初期为主。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听到这个消息,先后2次率领考察队到敦煌,用超低的价格购买了数千件无价之宝。1909年,法国人伯稀和率考察队买走了剩余的完整文物。斯坦因在他的演讲中洋洋得意地说:“我用几十两银子一捆的价格,买到了无数的‘无价之宝’。”现在国内留下的都是残片,而完整的文物如《金刚经》等都存于大英图书馆和法国的一些博物馆。
黑水城浩劫
学界有一句话:“研究西夏文化,就得去俄罗斯。”
西夏历史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谜团,因为没有找到过西夏本国的相关文献,只是通过宋代的记载来了解。而在宁夏黑水城一直流传着西夏宝藏的传说。1909年,俄罗斯人科兹洛夫率领探险队,买通了当地一个部落首领,在黑水城的一座古塔终于发现了宝藏。用科兹洛夫自己的话说:“我用50匹骆驼运走了一个完整的东方图书馆!”这批宝藏以金银财宝为主,包括西夏文献、书籍等。现在保存于圣彼得堡的东方学研究院。
本版文字/RJ2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