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作为我市唯一国际文凭组织授权的外国人自办学校,南京国际学校以它的发展,见证了南京国际化的进程。现任校长海德,亲历了这段历史。这位来自英国的中年人,已在南京生活10年。
一所国际学校的15年发展
朱木红门、乌瓦飞檐、垂柳翠竹、木桥小溪。 这所坐落东方古都,有着十足中国味的学校,其实是外国人自办学校——纯西方的办学模式,学生都是在宁外籍人士的子女。南京国际学校的校史,要追溯到15年前。学校的前身,是由一些到南京工作的外国朋友,为解决子女教育问题,自发筹办的非正式教育机构。办学场所则是向一家宾馆租用的。随着南京日益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携妻带子来到南京工作和生活。到1996年时,这所学校已接纳60余名学生。经教育部门批准,该校成为我市唯一一所国际文凭组织授权的外国人自办学校。就在这一年,英国人海德来到南京。后来,他成为南京国际学校的校长。这期间,海德和他的学校,经历了高速发展——10年时间,南京国际学校从60多名学生,发展到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学生;年级和班级设置,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高中,一应俱全;此外,该校还出巨资购地,在仙林大学城建起一片宏大建筑群……而校长海德也已完全把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作为其事业所在地。在这位英国校长看来,南京用开放的姿态,成功吸引了国际注意力,又为这所国际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
给“小留学生”留下“中国记忆”
在这所学校里,一批批“小留学生”长大成人。一名新西兰学生,已在此学习了14年,是这里学龄最长的学生。他的幼年、童年和少年,都在南京度过。如何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孩子们,永远记住南京,记住自己的年少时代?海德希望为他的学生们留下“中国记忆”。于是,这所外国人自办学校的校舍,有了雕梁画栋,有了乌瓦飞檐,有了朱木红门;课程设有中文课,介绍与中国有关的知识;经常组织学生在南京或其他中国城市旅游,感受中国社会……10多年来,一批批学生离开南京国际学校。但孩子们在回国前,都会告诉海德,他们留恋学校,留恋南京,留恋中国。记者得知,目前,我市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36名“小留学生”。除在南京国际学校学习的400多名“小留学生”外,另有不少外籍人士子女,在我市一些幼儿园、小学及中学就读。如市第一幼儿园有专门的国际班,游府西街小学、中山门小学等,也都有外籍儿童入读。这些随父母来南京的外籍孩子,和其他南京孩子一起,无忧无虑地幸福成长。南京经历,成为“小留学生”美好的童年记忆。
南京发展和变迁的亲历者
据悉,我市已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常化的教育合作交流关系。除800多名“小留学生”外,亦有一批“洋教师”落户南京。目前,已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外籍教师,在我市各中小学任教。众多“洋老师”、“洋学生”的到来,为我们这座文化名城,带来一股清新。而他们,也亲身经历了南京的迅速变化。英国校长海德,就是这样一位亲历者。来南京之前,海德曾通过一些陈旧书籍,刻画出印象中的南京:没有高楼大厦,满街都是身穿中山装的行人。但经过南京的10年生活工作后,海德说出了真实感受:“我看到了一个东方古老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这么快的速度,让我实在不能抗拒。”南京日报记者 殷骏 江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