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6日电
近日,一场针对各级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的整肃风暴正在酝酿中。5000余家政府驻京办事处正面临着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生存危机,一些基层县市政府办事处恐怕难逃被裁撤的命运。
今天的法制日报就此指出,这种现象是缘于内部审批“暗箱”。
驻京办的产生,起因于地方政府与中央各部门需要建立一种沟通渠道。穷的地方政府要钱、要项目,而富的地方政府则争取优惠政策,上大项目。这些政策和项目的审批权又主要集中于中央部门,且审批规则不明确、不规范。地方政府为了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政策,总是会想尽办法,如此一来,某些驻京办沦为腐败高发区似乎也就不可避免。中央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并进行整肃可谓势在必行。
但是,把责任都归于驻京办显然过于简单了。正如一些批评者所言,是中央政府的配置资源权力过大才导致了各级政府驻京办的激增和腐败问题层出不穷。事实上,不仅是驻京办有这样的问题,各地的“驻省办”也同样如此,由此实际上就折射出中国的行政审批制度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2002年开始,全国从中央到地方进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行政许可法的出台,为解决行政审批制度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
但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只是规范了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管理,即所谓“外部行政管理”,而大量的内部审批却无法得到规范。驻京办或者驻省办“跑部钱进”或“跑厅钱进”要争的大多数就是这种需要内部审批的项目或者资金,比如说“税收优惠”、“财政转移资金”等。这些审批基本上没有什么规则,那么下级政府势必要进行“公关”,腐败是必然的事情。
为此规范内部审批行为需要切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参照行政许可法,建立内部审批规则和标准,实行阳光审批;二是规范资源配置权力,改变目前上下分权不合理的现象;三是建立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减少政策的随意性。(彭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