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党员下岗后当“破烂王”再创业
下岗后成立供销公司,还组建起了党支部,靠着诚信踏实的经营,如今人均年收入2万多
施中祥是云阳华锐供销公司的会计。在他的办公室墙上,有一面鲜红的党旗,透露了他的另一个身份:华锐公司党支部书记。
华锐公司主营废品回收。6名员工,包括施中祥在内,都是党员。5年前,他们从供销社下岗,合伙开起了华锐公司。
下岗党员捡破烂谋生,还像模像样搞了个党支部,过去,云阳人说起这件事,言语中多有戏谑。“不过,现在没人这么讲了。”施中祥说,去年,华锐的年销售额是118万,人平收入2万多,在云阳,这已是中上水平。
中年下岗陷入绝境
从施中祥的办公室望出去,不远处就是云阳县供销社的办公楼。办公楼底楼是会议室,2001年12月21日,这间会议室给施中祥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
那天,当别人都离开了会议室,施中祥才慢慢从座位上起来,半天挪不开步。刚结束的会上,上级来人宣布,全县各区、乡供销社改制,47岁的他,下岗了。
这曾经是多好的一份工作啊!在计划经济时代,油、盐、肉、糖等生活必需品,都要通过供销社购买,定额凭票供应。
1975年,施中祥从成都商业学校毕业,分配到云阳县红狮供销社,管计划供应。那年过年,红狮区一位干部想多称两斤肉,拿回去给母亲祝寿,被拒绝了,就找到上级领导闹情绪。
“最后,还是有关领导召集供销社主任、卖肉的营业员和我,在办公室开了个协调会,特批猪肉两斤,才了却此事。”施中祥说。
当年如此风光,哪里会想到,有朝一日黯然下岗,而且种种不幸接踵而至。施中祥下岗后不久,儿子也下岗了,中风瘫痪多年的老伴,也病重不治,离他而去。
转眼到了年关,施中祥把家中仅有的500元存款取出,送儿子南下打工,自己则留在家中,应付各路债主。“为妻子治病,欠下了3万多元债务。我下岗后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这笔钱怎么还?”施中祥说,当时,自己想死的心都有。
老伙计搭帮捡破烂
和施中祥同时下岗的,还有石道华、吴玉山、陈术明、张柱明、胡益全。他们都是党员,其中,石道华是云阳供销社储运站经理。
到了2002年年中,下岗已有半年,这6位下岗中年人,没有一个人找到新工作。于是,石道华把大家喊到了一起,“老伙计们,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不如我们一起搞,捡破烂谋条生路。”
石道华清楚地记得当时大家的反应,没有一个人说话,面面相觑。
“我当过区社主任,好歹也曾经是个企业干部,即使下岗了,也不能沦落到捡破烂的地步啊!”施中祥说。
“出去收破烂,也比在家关着门愁死好吧!”石道华给大家分析,收破烂不要技术,占用资金少,不缺货源,不愁销路,而且,和在供销社一样,也是买进卖出,干起来轻车熟路。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施中祥等人决定跟着石道华干。大家求亲戚,找朋友,东拼西凑7.5万,成立了华锐公司。6个下岗的中年人,把人生的希望全寄托在了华锐身上。
收破烂,一次次收到熟人、朋友,甚至当年下属的门前,次数多了,也就没有了起初的尴尬和惶恐。“生活是实际的,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吃饭,比坐吃低保要好吧!”施中祥说。
党员办公司打响名号
成立公司,建章立制,华锐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党章的规定,向县农工委打报告,成立了党支部。在云阳,收破烂的有50多家,竞争激烈,“党员公司”成了华锐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
8月2日一早,九龙乡72岁的彭玉芳大娘就赶到了华锐位于新县城的货场,卖掉了前一天捡来的一堆纸箱。九龙乡到云阳新县城隔着长江,彭玉芳每天都赶第一班渡船过来。
“九龙乡也有收废品的,但我还是愿意过来卖给华锐。”彭玉芳说,卖货前自己都会在家先称一称,从未发现华锐缺斤少两,而且,华锐也不克扣她的哪怕一分钱。
诚信经商,让华锐积累下了一批铁杆客户。其中,既有彭玉芳这样的卖货的货主,也有从重庆其它地方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到云阳收货的客商。
2003年华锐年销售额30万,2004年实现49万,2005年是118万元,成了云阳废品收购领域的龙头。今年,由华锐牵头,云阳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成立,6位中年创业的党员乐呵呵地当上了云阳“破烂王”。
下岗也能过上好日子
当年华锐成立党支部,社会上很多人不理解。“都下岗了,还搞这些”,类似的话,有人背后说,有人当面讲,但施中祥他们从未做过解释。
“也许现在的人,很难理解我们。”施中祥边说边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笔记本里,记录着三年多来,华锐党支部的每一次组织生活。不同的墨水,不同的字迹,证明这本支部组织生活记录,并非应付检查的假玩意儿。
这6位党员,都是20岁出头入党,二三十年了,党组织生活已经成了他们人生的一部分。“很多党员下岗了,就没有过组织生活的机会。而我们能有这样的条件,是幸运的。”施中祥说,公司里有个党支部,让他们延续了过去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施中祥觉得,一切和当年在供销社的日子没什么两样。所有社保都买齐了,冬天有烤火费,夏天有降温费,谁过生日就聚在一起撮一顿,谁的家人生病,公司都会派人探望。
如今,这6位中年创业者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还把下岗后的亏空还上了。本版文图&谢夷人物简介石道华、施中祥、吴玉山、陈术明、张柱明、胡益全,这6人,最小的41岁,最大的57岁。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曾是人人羡慕的云阳县供销社职工,却在2001年底集体下岗,人生陷入困顿。放下架子,横下心,干起收破烂的行当,反倒绝处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