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在科研上搞个虚假成果,会比搞个豆腐渣工程好搞一些。”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甘子钊院士5日在全国政协“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专题协商会上的这席话发人深思。
出席专题协商会的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们指出,当前我国科技资源分配和科技评价机制中的弊端,成为科技腐败蔓延的体制性原因。
甘子钊建议,治理科技腐败现象,要进一步深入改革,首先是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和实现真正的政府职能转变,是对政府部门行政权力的约束。另一个关键是充分重视科技界同行的群体作用和舆论作用。
科技领域也有“权力寻租”
甘子钊解释说,科技成果虽然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市场需求,但它本身并不直接是产品,多数也不直接进入市场,市场的检验往往比较间接,需要时间。在当前科技资源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科技经费绝大部分来自政府的情况下,这样的领域容易滋长与“权力寻租”相联系的腐败现象。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大幅增长,在科技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科研造假、“跑部钱进”、“科技老板”寄生、专家评议流于形式等科技腐败现象浮出水面。
清除“科技老板”寄生阶层
震惊中外的“汉芯事件”以上海交大处理造假者陈进收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教授黄尚廉院士对此提出疑问:
陈进曾获得大量科技项目巨额资金支持,都是经过专家评审与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我国科技项目的立项评审存在哪些不尽完善的地方?陈进许多项目的验收和成果鉴定,都经国内权威机构测试和著名专家评审,我国现行的科技成果验收鉴定和评审是否存在问题?“汉芯”作假大量转移国家资金,是否进行了审计与监督?
“现在政府部门对科技项目的微观行政性管理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确定项目乃至项目中的课题、具体运作项目的技术路线、合作伙伴、经费开销等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到政府机构,或者是用中介机构名义出现的政府机构手中。有许多问题的根子是在这样一种管理模式上。”甘子钊分析说。
黄尚廉建议,要防止政府某些主管部门及其主管人员的权力过于集中,从制度上加强审计监督,制止贪渎行为,从源头上阻止“跑部钱进”不良社会风气,清除“科技老板”寄生阶层,使真正有实力与信誉的单位和人才能够得到国家支持,保证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的实现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科技评审不够科学民主
政协委员们指出,在科技评价方面,现在动不动就是专家论证、评估,一个项目甚至要搞好几次,把一些院士、名人请来“签字画押”,可许多都流于形式。
“在专家遴选、评审程序和方式等方面,也还存在着诸多不够科学民主、公正合理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大额资助,往往更倚重于部门意志、部门之间或人际的关系等,而不
充分依靠专家进行民主评审。”全国政协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陈佳洱院士直指弊病。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