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朵玫瑰》是上海青年女作家滕肖澜的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选集。集中的十篇作品曾先后发表在《人民文学》、《钟山》等文学刊物上,也曾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月报》等多家文学选刊转载,在喜欢当今小说的读者中有一定的影响,也受到评论界的关注。
选集记录了作者文坛学步的足迹,展示了她成长的轨迹。自起步始,她的步子一直正而稳,与时下某些单单凭着感觉走,内容空洞,感情虚假的年轻作者的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这恐怕也是她受到许多刊物和上海作协青睐的原因。
她说,“我希望走写实路线”(选集《后记》。下同)。又说作者“应该有一点责任感”,“用笔勾勒出一个现实社会”。集中十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普通老百姓,他们为了生活,烦恼着,努力着,烦恼着,努力着,活得很累也很顽强。这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态势。作者熟悉他们,理解他们,用笔表现他们。写来形象逼真,感情深挚。比如《月亮里没有人》,主角于胜利是个善良而有心计的姑娘,她的生活目标简单而朴素,“拥有一个自己的理发店”。为此她努力打拼,想方设法,吃苦耐劳,最终还是失败了,还连累老爸进了监狱。又如《我是好人》。主角江弘以很高的道德标准自律。他不忍与不能生育的妻子离婚,省吃俭用给助养的女孩治病。但他内心并不喜悦,“好人”的为人准则使他自茧自缚,他不愿不敢也不能涅磐重生。这些小说现实感很强,生活基础深厚,读者往往从中能找到自己的生活体验。
作者重视写“故事”。她说,“很奇妙,一个个故事在手指间滑出来,变戏法似的”,“我因此而爱上了写作”。写故事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水浒传》是梁山好汉慷慨悲壮的故事,《红楼梦》是大观园中一群小儿女缠绵悱恻的故事。可惜,这个好传统被时下的不少作家淡忘了。写故事,一是要有动人的故事,二是要会“写”。作者“力争用一个个细节撑起故事,刻画人物形象”,做到文学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结合。选集首篇《四人行》,写大龄女青年谢宁与冯佑、吴根水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的恋爱故事,体现了理想和现实间的碰撞。作者像个老练的说故事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又如《月亮里没有人》,作者说“整篇小说几乎没有大段的描写和主观议论,而是行云流水般的平铺直叙。我希望我的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能够一口气读完,没有任何阅读障碍。”著名文艺理论家李敬泽赞扬这篇小说“伏笔设置巧妙,且能一一对应不露破绽,细节处颇见功夫。”
最后谈谈小说的语言。她的语言简洁,明净,富有生活气息,且能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在《老陶的故事》里,写五十三岁的老陶妻子死后寂寞而骚动的心态:“女人死后,老陶再看那些才子佳人的书,有了别样的感觉。原来书里好多场景,只是铺垫,是虚的,浮在面上的。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其实是书里没写尽的,红鸾帐背后的故事。老陶不能想这些,一想就很不好意思。那阵子,老陶总是睡不好。明明关着灯,却时不时能看见她。窗台前、炉灶边、桌椅边、床角边,全是她的身影”。雅趣,雅谑,有着很浓的文学性却又老妪能解。这样的语言出自一个青年作家之手,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