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寺修复工程全面启动
夕照寺始建之谜 破解
本报讯(记者丁肇文)北京著名的文物古建夕照寺,据传始建于明代,由于历史上经历多次大修,具体的始建年代至今是个谜。而刚刚结束的工程前期考古发掘则证实,夕照寺很可能始建于明代中晚期。目前,随着占用多年的工厂彻底腾退出来,崇文区即将启动夕照寺修复工程,以全面恢复其历史风貌。
夕照寺一度是厂房
记者今天从崇文区文委了解到,虽然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多年来夕照寺一直被工厂占用。 上世纪50年代初,为方便工厂生产,寺内的西配殿甚至被彻底拆除。由于年久失修和大雨冲刷,东配殿也在近一两年倒塌,作为寺院主体建筑的前殿目前也接近坍塌,仅后殿保存稍好。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在搬迁走占用的工厂后,崇文区决定在年内启动夕照寺修复工程,通过抢险和复建,全面恢复其历史风貌。
考古发现耳房规模不小
为了给修复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保护好地下文物免受破坏,市文物研究所前不久与崇文区文委文物科合作,对夕照寺内古建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据介绍,此次考古人员共发掘清理了夕照寺前殿、东配殿、西配殿、东耳房和西耳房等5处殿址基础,发掘面积达1280余平方米。通过考古发掘,基本摸清了原夕照寺院内各个建筑基址的分布、建筑结构的形制以及营造方式。
据传说作为夕照寺附属建筑的原东、西耳房面积很小,但是此次通过考古发掘,证实东、西耳房的建筑其实还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其殿基均面阔3间,都设有前后廊,殿前还有踏步、散水甬路等。
夕照寺底下原本有个坑
有意思的是,在东耳房殿内廊柱的北侧,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距地面1.7米填充有炉渣及砂土的回填层,从中发掘出部分青花瓷片。专家据此判断,这个地方原先很可能是一个自然的大坑,后来为了建寺院才回填上了大量的砂土和炉渣。
在整个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掘出了大量的残碎瓷片,其中有宋代的青瓷片、白瓷片以及元、明时期的青花瓷片,器形有碗、碟、盘、盅等。这些瓷器大部分做工精美,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在东耳房墙基解剖时发现的一块带有“大明成化年制”款的瓷碗残片,根据这些出土遗物专家推断出夕照寺的始建年代应在明代中晚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