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易中天的走红,由他带动的“品读汉代风云人物”风头正劲,并带动了一系列历史普及读物、历史小说的热卖。内地多位历史学专家学者纷纷在抨击或褒扬易中天的同时,迅速推出自己的作品。昨天记者从南海出版公司获悉,日本最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也前来“搅局”,其以汉代历史为背景的小说《项羽与刘邦》首次进入内地。
据悉,日本最著名历史小说奖项“司马辽太郎”奖即为纪念司马辽太郎而专门设立。他1923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原名福田定一,因为极其崇拜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索性把笔名取为司马辽太郎,取“远不及司马迁之太郎”之意。《项羽与刘邦》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在日本销量高达230多万册,销量排名仅次于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该书在《史记》和《汉书》的基础上,重构了2000多年前楚汉争霸的历史风云,不仅是一部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争霸史,同时还是一场项梁、萧何、韩信、张良、陈平等风云人物的对决。司马辽太郎曾如此描绘他写这本书时的创作状态:“我在写作时,如果看不到那个人的脸,看不到那个人站的地方,那么我就无法写下去。”
我国知名历史小说作家、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昨日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司马辽太郎对中国历史所下的工夫令他吃惊,这部书以说书的方式讲述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生死较量,结构上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让人感受到了另外一种阅读快感。
尽管与易中天作品同属“说书”风格,但这部日本人眼中的中国汉代历史还是呈现出了非常不同的特质。据该书责任编辑翟明明介绍,《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重在“品”,像刘邦、韩信这些著名历史人物被逐一分割,进行独立评述,这未免忽略了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项羽与刘邦》是贯穿历史发展脉络的整体,它将所有人物放在同一个场景下,彼此衬托,极具现场感,因此司马辽太郎也被誉为“彻底的现场主义者”。此外,全篇散见对刘邦的多角度描写,聚焦一个人物,不断转移视点从各个侧面进行描写,也正是这部作品的特质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