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的1983年,中国有色金属公司有意在国际上承包工程项目。如今,在国际市场上摸爬滚打整整20年,他们的斩获竟屈指可数。
大约就在3年的时间里,中色股份获得的项目合同一项接着一项。
8月27日,曾参与西亚一大型建设项目谈判的中国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中层干部“盘点”这些项目时说:“我们近3年来所获得的项目数量恐怕要比过去几十年的总和还要多!”
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博士指出,与中色股份差不多的是,中材国际、北方国际等一批中国的对外工程承包商也有着同样的命运。 近3年,它们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中东、西亚、东南亚、非洲的众多国家重大项目的投标者之列。
除了合同的数量之外,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所获得项目的技术含量也明显提高。而项目金额也不知翻了多少番。“假如换作过去,简直就是匪夷所思,”上述那位中色股份的人士感慨道。
然而,这就是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们近年来的真实变化。他们已经不会为可以获得这些巨额的项目感到惊奇,也不会为如此频繁的签约而诧异。在多年来穿梭于国际市场的中国对外承包商们看来,这甚至让他们看到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个属于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们的新时代的来临。
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地开始尝试“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一展风采。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的崛起,是否预示着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路上“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此,海通证券的一位行业分析师认为,虽然“现在比较难判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阶段”,但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在国际市场上大有作为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空中的承包商
当我们长久地关注着中国的家电品牌海尔走出国门,关注着联想如何并购IBM的PC业务,关注着TCL重组海外品牌冲刺欧美市场的时候,中国的对外工程承包商始终被人们所忽视。他们是最早走出国门的一群。严格说来,他们是最早跟外国接触的企业,虽然过去有着很深的政府背景。
这些公司进入我们的视野也常常是,国家领导人出访国外时,在当地负责一些项目工程的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公司把当地工作人员组织到机场迎接。在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电视画面里,我们偶尔瞥见了他们的身影。至于更多的,我们一般知之甚少。
不过,细心观察的人士已经敏锐地发现了他们一些不同以往的地方。记者的一位朋友曾在埃塞俄比亚负责一些工程项目。过去,这些驻扎外地的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公司员工经常前往机场欢迎国家领导人的到访;而现在,他们有时还多了一项任务——欢迎公司的领导人,因为公司领导人在很多时候就是随访的成员,带着拓展当地市场的任务而来。
一位建材工程行业人士近来向记者表示,在中国的对外工程承包商现今聚集的地方,在一些项目招标的会场,经常能看到几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的身影。他们之间偶尔会有竞争,也会有合作。
与上述情景相印证的是,记者此前数次联系中材国际、北方国际和中色股份,但均被告知“公司领导出差国外”。据内部的员工透露,他们经常是考察项目去了。他们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的频率,夸张一点地说,其在天上的时间都可以和空姐比上一比了。
似乎就是这样,中国的对外承包商们近年来倏然转身,悄然转变,已经不再是过去我们所熟悉的样子。与这种“主动出击”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们也开始闪亮登场于国际市场。
2004年5月,北方国际的母公司——北方工业公司,在激烈的国际招标中,凭借成功建设德黑兰地铁5号线的良好业绩、先进的技术和安全可靠的总体设计方案、优良的融资条件和价格等诸多优势,一举中标德黑兰地铁4号线项目,合同总金额8.36亿美元,创下当时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数额之最。
2006年1月,中材国际连续中标沙特两个日产万吨级水泥工程项目,两项目合同金额均在5亿美元以上,是现在世界水泥工业装备制造与供货、工程建设行业历史上单笔金额最大的项目。
2006年3月,伊朗西尔弯年产25万吨电解铝项目交由中色股份承建,包括设计、设备采购、土建施工和安装调试等等,合同涉及金额高达9.98亿美元之巨,更是中国有史以来在海外承接的最大工程项目。
几次漂亮的“出手”,宣告着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异军突起,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形象也骤然改变。据一位多年从事建材行业采访的记者的报道,在沙特这个沙漠国度里,中材国际已经成为与中国石油一样享有盛誉的企业,几乎是中国名牌企业的代名词。而中色股份的那位中层干部对于这种变化,则掩饰不住自豪:现在竞标一些项目的时候,从别人看待他们的眼神里,他们看到了对方的尊重之意。
在越南,还有这样一个故事:2003年,台湾幸福水泥准备在越南上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因为中材国际与幸福水泥在菲律宾有过3次愉快的合作,并对中材国际作了一番考察之后,他们最终舍欧美技术而选定中材国际。但尽管如此,越南人在很长时间里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认同中材国际。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很多被淘汰的水泥小立窑卖到了越南,于是,小作坊、小炉窑就成了越南人眼中中国水泥工业的全部。直到项目顺利完工,越南人才在事实面前相信中国的水泥工业已经具备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毫无疑问,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中国的对外工程承包商绝对有实力承揽许多重大项目。”一家国资对外工程承包公司部门负责人说。“至少在我们所涉及的领域里,我们有底气、有能力同世界上任何一家对外承包商竞争,不论是拉法基,还是德国洪堡”。
“集体秀”
北方国际,原深圳西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起初在国内建筑行业处于领先地位。2001年,由于中国万宝工程公司民用工程项目优质资产的注入,正式更名为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北方国际主攻国际市场,频频重拳出击。
数据显示,自2001以来,该公司的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目前,该公司手上掌握约10亿美元的国际订单,在未来5年内,每年的国际收入平均在2亿美元左右。其中8.36亿美元的伊朗德黑兰地铁4号线项目将从2006年开始,每年为公司带来10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
同样,中材国际——目前国内惟一可以提供全套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企业,1999年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凭借其生产线的研发、设计、制造以及工程建设总承包系统集成服务世界领先水平,该公司一路高歌猛进。从2005年到今年4月,该公司就签订国内项目合同金额为17亿多元;海外项目合同金额高达39.235亿元人民币,国际市场的斩获几乎是国内市场的两倍。
短短数年间,确切地说,在跨过20世纪的门槛之后,中国的对外承包商迈步国际市场,上演了一场冲出中国的“集体秀”。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可以上升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缩影。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实力逐渐发展壮大。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或者说在国际市场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已经成了中国众多企业的冲动和欲望。TCL并购欧洲老品牌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以及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中海油希望收购优尼科,上汽收购英国罗孚汽车……不论是否成功,一时之间,它们都成了中国人眼中最具冲击力的新闻。而这些并购的背后,中国企业尽快成长为大型跨国公司的努力也清晰可见。
不过,除了通信领域的华为、中兴,家电领域的海尔,IT的联想,似乎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对外扩张的路上感受到了艰难。相反,倒是中国的对外工程承包商们,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悄悄地走上国际舞台;并骤然掀起了一场“红色风暴”。据透露,随着中材国际在中东市场的不断斩获,相关领域的国际企业例如德国的洪堡集团已经把中材国际列为了头号竞争对手。
分析其中的原因,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博士指出,中国的对外工程承包商在国内市场数年的拼杀为他们提供了相当的经验,企业得到了全面升级。陈刚博士举水泥出口的例子来说,以前中国在最初的时候只不过是出口水泥,后来慢慢出口水泥及其设备,而现在水泥、设备和工程全部搞定。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企业技术的不断升级。
此外,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多年在国际市场的打磨,也让他们掌握了国际市场的基本运作技术。市场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陈刚还表示,现在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在装备制造方面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工程建设能力也已经实现升级,已经完全具备承揽国际建筑工程的实力。比如说中材国际,它现在就已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水泥工程建设承包商,还有中色股份在有色金属工程承包领域和北方国际在电力工程承包领域,都已经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些公司主要在第三世界国家拓展业务,而目前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建设的热情高涨,有大量的工程建设机会。实际上,这些公司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业务几乎每年都达到50%-100%的发展速度。如果这些中国公司能够很好地抓住这些机会,它们极有希望发展成为中国的国际型先锋企业。
用好外交资源
不过,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的迅速崛起,在海通证券的一位分析师看来,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路上有了重大突破。
他谨慎地认为,现在还难以判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阶段,中国企业现在是否达到与国际一流公司相竞争的阶段,或者说达到这个临界点,恐怕还是乐观了一些。现在中国企业要整体突破还比较困难,但个别的企业还可以。
他说,中材国际是比较市场化的公司,通过他们自身的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为其赢得了较好的声誉。现在中材的国际业务量已能排名前三,已经具备成为国际一流建筑工程承包商的能力。而中色股份和北方国际近几年在国际市场也取得长足进步,表现十分出色,也有了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相对中材国际来说,中色股份和北方国际在国际市场的一些合同还带有政府援助的色彩,并不完全是市场化的结果,所以其竞争能力可能会打些折扣。
此外,因为中国企业主要是在较狭小的专业市场上有所突破,而国际巨头们基本上都是综合性承包商。与这些公司相比,中国公司劣势在于,许多国际重大工程承包,都需要电子方面的技术和设备,需要很大投入和规模,特别是现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一般实行总承包制,使得中国企业在综合方面的竞争能力较弱。
陈刚博士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说,“虽然中国公司目前的发展势头非常不错,但这些公司主要还是在利用核心优势在某一点上——专业化和差异化的优势在和国际巨头竞争。”
正因此,建设部目前就在开始强化和主导重大工程总承包制,希望以此来巩固国内大型建筑商的优势地位,改善其在综合承包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在未来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
他们一致提醒,中国公司应该时刻强调自己的最大优势——成本优势,因为中国公司的设备在国产化率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据悉,中材国际的竞标价格通常比其竞争对手的价格要低20%左右。而业内人士透露,5000d/t新型干法生产线可控制在进口少量关键的检测和计量设备,约需40万美元,国产化率90%左右。国产化率的提高,使一条5000t/d生产线的投资从最高的20亿元人民币下降到5亿元;生产线的单位投资从1000元/吨下降到350元/吨。
陈刚认为,中国公司目前还不能盲目追求多元化,而是首先要在专业性方面更快升级换代,在专业方面达到世界一流甚至超一流的竞争力,然后再以点带面,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全面赶超国际巨头。此外,他还指出,目前,几乎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工程都能看到政府作用的影子。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政府要大力支持。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开展外交活动时也逐渐出现了新的特色,领导人几乎每次出访都会带许多商业界人士,为这些企业提供拓展世界市场的机会。中国政府在对外援助的方式上,也改直接的金钱援助为企业赞助,推动企业以“走出去”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为此,陈刚指出,中国企业一定要尽可能地利用这种机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突破某些政治壁垒获得国际订单;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管理,强调国际化,努力与国际接轨,迅速提升自身竞争力,以技术和性价比优势站稳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
另外,上述那位不愿露名的分析师还提醒:人民币有持续升值的可能性。如果人民币升值5%以后,将可能压缩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的利润。政治风险始终存在。例如,北方国际和中色股份在伊朗都承包了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很可能因战争等不确定因素受到影响。还有,观念等非市场壁垒存在。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信任问题构成了一定的壁垒,他们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信誉等各方会有多重认识,这都会限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的空间。而在短时间内,恐怕这种突破还不会很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