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中国企业高峰会
联席主席
陈 元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巴巴·卡里亚尼 印度巴勒特锻造公司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
毛瑞斯·列维 法国阳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刘长乐 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
王建宙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
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
参加本次峰会的
主要中国政府代表
成思危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陈德铭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徐冠华 科技部部长
戴相龙 天津市市长
夏德仁 大连市市长
张晓强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潘 岳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李若谷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兼行长
苏 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王景川 国家知识产权局高级顾问
来自中国商业界的领导人物
陈同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
孙文杰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
秦家铭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总经理
陈 峰 中国海南航空公司董事长
徐思伟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
庞秀生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
在即将于9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第26届中国企业高峰会上,世界经济论坛将发布题为“中国与世界:展望2025”(Chinaandthe World: Scenarios to 2025)的情景分析报告。
这份报告开篇即总结了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报告回顾说,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震惊了世界,无论是中国的支持者,还是那些素来对中国抱批评态度的人,都深深地为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而惊诧。自1978年,中国在邓小平的倡导下推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9.5%。
报告在总结中国近几年无时无刻不在吸引全球目光的现象时认为,中国的经济、学术、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人文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报告进而提出了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如今是该思考中国将会发生什么的时候了。报告分析认为,专家们将尤其关注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国际贸易和投资,以及地缘政治平衡等方面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报告表示,在分析和展望未来中国的时候,人们脑海中常会浮现出两个问题:
——中国是否会为了其更长远的发展而进行内部改革?
——中国将会与那些对其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国家缔结何种关系,而因此又将塑造出怎样的一种世界格局?
报告进而解析说,以下因素将在未来20年影响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中国领导人的态度和能力
——中国所实施的经济政策方针和开放自由度
——社会稳定程度以及民意所向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腾飞的反应,以及地缘政治的发展状况。
基于上述分析,报告设计出“中国与世界”未来20年中的三种情景,即地区纽带、未尽承诺、新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
经济发展的重心仍停留在扩大出口、吸引外资,以及增加就业率,实现农村向城市的转变上。
地区纽带
在目睹中国的高经济增长和越发吸引世界眼球的新兴力量后,欧洲和北美国家的政府遭受压力。于是保护主义开始泛滥,他们阻碍中国企业前来投资和贸易,并限制对华传授新型的技术和理念。
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对华出售其制造业。当出口和经济增长都出现下滑趋势时,中国政府将致力于发展国内市场,并加强同亚洲其他国家的联系。而这种日趋紧密的联系将会建立起一个新型亚洲经济区,进行自由的贸易活动。制度创新是一切创新的保障(特刊专评)
葛丰
世界经济论坛2006年中国企业高峰会将于9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着力创新,持续发展:中国的创新之路”。会议将以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十一五”规划为核心,围绕中国政府的新政策、企业发展新环境、新思路、新举措、面临的新挑战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
这是一个很好的议题设置。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增长,始终是个充满玄疑的现象。争论不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起飞时相比,无论是在起点、环境,以及路径选择等方面,中国均表现出相当显著的差异。反过来说,如果中国能如诸多心存善意者所预期的那样,成功带领13亿人口脱贫致富,那么这一实践,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创新。
不过,诚如武器的批判不同于批判的武器,至少是在眼下,无论我们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前景持何等乐观的态度,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如何应对各种挑战,抓住各种机遇,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走出中国特色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仍然知之不多,需要调动各种力量为之出谋划策。
进行这项工作应该先从中国成功的经验入手,在这方面,经济学人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可供借鉴。譬如说,世界银行的研究认为,中国改革的特征之一,就是不断推行新制度。乡镇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创新,对1983年以后中国的产业增长起了关键性作用。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结论,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处在转轨过程的国家,制度创新比之其他因素更应占据显要地位。关于这一点,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中国经济更多地表现出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中国能否通过学习和吸收,以比先行者更低的代价或更高的质量完成大体相同的增长过程,可以肯定的是,其最终答案还是得从制度层面来寻找。
这里不能不提到创新理论的首倡者熊彼特,他认为,“创新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存在某种潜在利益,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这种潜在利益。当企业家意识到社会中存在某种潜在利益时,就会主动地投入资本或吸引他人投资,创造或引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去获取这种利益。在利益的追求中,企业家又会不断改进所采用的生产函数,使获取的利益尽量最大。”很显然,在一个非市场经济的社会中,诱导创新发生的“潜在利益”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最起码也是受到严重抑制的。
强调中国转轨中的特征非常重要,因为各个国家实际状况(包括发展阶段、经济实力、市场容量、政治背景、文化传统、历史积淀、人口素质、国民特性、周边环境,以及开放程度与开放意识,等等)不尽相同,决定了他们长期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也不同,由此产生的创新需求的内容也不同。具体到中国,由于人口众多、规模庞大、差异显著,这些有利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在非常广泛的领域中吸收先行国家的技术和经验,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其实就是不断推动制度、体制与之相适应的过程。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体制创新的要求也在发生相应变化,这主要因为:一方面,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资本和劳动带来的边际收益不断递减,技术引进的空间也在不断缩减,土地、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开始凸显,如果沿用原来的发展路径,不仅潜力有限,而且可能进一步增加摆脱路径依赖的困难;另一方面,改革伊始,所需解决的社会矛盾相对明确,解放生产力的要求相对明晰,未曾解决温饱的中国社会,最为迫切的要求是解决温饱、改善生活。而在当前,社会民众对于改革绩效的判断标准开始由较为单一明确而向更为全面系统转变,因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利益分化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在对形势精确判断后得出的主张。如前所述,不同的国家在长期发展中遭遇的障碍是不同的,在此之外,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所遭遇的障碍也是不同的。在现阶段的中国,大量新的、突出的矛盾,其实源自于先易后难思路下被搁置的体制弊端。只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因为生产要素大量投入,由此带来的增长延迟了矛盾的暴露。
譬如说,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经常被解释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从其发轫起,乡镇企业通过建立一种集体性质的组织,提供了与私有中小型工厂相当接近的激励机制,从而调动起大量农民参与其中,在后来的发展中,他们也确实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树立了自己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这一最具活力的部门恰恰在技术创新领域严重不适应新的发展的要求,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仍在于国家对金融资源的控制,以及私有产权保护方面的缺陷。
当然,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制度过分的迷信总是不可取的,因为设计制度的人不可能先知先觉,尤其对于落后国家而言,制度的模仿虽然也可视作某种意义上的创新,但这种移植能否奏效,最终还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传统、国民素质等多方面因素。也就是说,无论何种来源的创新制度,它应该是内生的,而非生搬硬套或者纸上谈兵。
来自环球企业高管的思考
印度应向中国学什么
印度巴勒特锻造公司董事长卡里亚尼
制造业对一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印度制造业还处在一个相对发展中的阶段。在近几年中,印度该行业的年增长率仅为7%-8%,中国则达到15%。制造业在印度GDP中的比重是17%,而在中国的比重则超过了40%。这就是中国经济为何能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地方。
如今,印度政府已经日益认识到了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投资,还能带动本地的就业形势。最近,一项由政府扶持的行业发展计划正在展开,旨在令本国制造业的年增长率达到12%。
与中国汽车制造业零配件外包的情况相比,我们更致力于产品的质量、销售、服务、设计、制造和研发一条龙,我们相信这些环节将会令我们在今后的国际市场上取得最终的胜利。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印度企业在产品设计、技术创新和产品性能方面的努力仍需加强,在为全球的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将“印度造”植入国际品牌的行列当中。以我们目前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来看,我们一定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地发展,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的国际舞台上,印度将是一个强而有力的竞争对手。届时,印度企业势必成为国际市场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本报记者程慧编译)
中国保险业如何真正发展壮大
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志宏
“作为金融服务的中间业务,保险业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2006年世界经济论坛中国峰会召开前夕,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志宏对媒体发表观点。
作为首家获得中国执照在北京设立分公司的外资财险公司的“掌门人”,陈志宏以其独到的见解和对中国保险业的深刻解读,讲述了保险业改革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陈志宏指出,过去几十年,保险业的飞速发展为中国经济财富、资金的积累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中国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达4937亿元(610亿美元),保险业总资产达1.52万亿元。
与此同时,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也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数据统计显示,2005年,保险业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6.5万个,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81.5万人次,其中40%的人就职于中资保险公司。
此外,保险业改革有助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日前,《国务院关于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强调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现代保险业,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保险产品。
陈志宏认为,国务院的这个文件表达了政府对全面提升保险业质量和效益的决心,同时也给中国保险业提出了更高更具挑战性的要求,即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现代保险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帮助中国保险业尤其是中资保险公司走向更专业、更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只有中资保险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更具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发展中国保险业,从而加快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很乐意为中国客户服务。”陈志宏表示,公司希望成为中国保险业改革的参与者,更希望通过研发具有公司特色的产品和与众不同的分销渠道,成为中国保险业解决方案以及风险管理服务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为此,陈志宏介绍道,苏黎世启用了全球化的技术和网络系统,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中国业务的拓展,除了采用高标准的系统工具、网络技术和专业经验,“我们更拥有一支专业的风险管理师队伍,运用其丰富的经验帮助客户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风险”。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金融市场正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必争之地”。中国市场对于一些跨国性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私人银行而言,无疑是一个诱人的“大蛋糕”。但是,陈志宏认为,这些跨国公司必须面对各种本土文化的挑战,其中包括传统中国文化对消费方式、产品形式以及消费者固有思维定式的影响等。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金融服务业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渐向成熟阶段发展,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陈志宏告诉记者,中国金融服务市场还很年轻,尤其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业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记者 张颖 编译)
传媒业怎样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
2001年10月至12月间,连续有3家传媒公司进驻中国内地,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凤凰卫视和星空卫视获得了广东省的广播权。然而,在此后的3年中,中国内地原本对外开放的市场环境变得逐渐紧缩起来。
中国拥有大约13亿人口,电视广播这块领域的商机巨大,但想在这里分得一杯羹、占据一席之地,对那些被称作“狼”的西方企业可谓是难上加难。
由于传媒领域企业间合并与收购的趋势日渐趋显,中国国内的电视传媒企业面临着十分激烈的竞争,一些传统企业越发地觉得难以抵御来自新传媒公司的攻势。这也就意味着,在今后几年中,谁能研发出一套新型有效的市场传媒策略,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在国际舞台上,要想创办新型的传媒公司,可以通过收购的方式把已具规模、拥有一定市场地位的公司收入旗下,并将该公司的品牌收为己用。在中国,一些老的传媒公司也开始研发出新的传媒策略,在激发自身潜力的同时,也同新型的传媒公司展开合作。
然而,这种新老合作的态势往往会给传统媒体企业带来一定的威胁,他们会发现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大批忠实观众正逐渐被自己的合作伙伴们挖走。
如今,2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网络上沉浸的时间远远超过在电视机前。有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网民已经达到1.1亿,而他们的平均上网时间达到每周15.9个小时。也就是说,那些新型媒体机构正在转而培养他们未来的忠实客户群。他们不但能从这种客户群扩张当中获得相应的利润,还会把原先钟情于老媒体企业的广告商们都吸引过来。
为适应当今的市场环境,我们应当作出何种调整?对此,凤凰卫视拥有自己的一整套方案,例如,让中国移动成为自己的一个股东,并创办一些新式的媒体公司等。
凤凰卫视之所以能像现在这样在中国电视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凤凰卫视创立于10年前,而在这10年中,中国经历了史上最大的变化,其发展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凤凰卫视也因此受益,获得了很多机会。
由于新技术的推广,像凤凰卫视这样的传媒企业顺利跨入国际市场。凭着对中国文化的推崇,以及对国际事件有针对性的播报,凤凰卫视招揽了大批来自国内外的观众。
此外,凤凰卫视还寻求对事件的深度报道,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并客观地呈现给观众。在这里,有众多经验丰富、知识广博的评论师,能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作出深入解读和判断。而这也是凤凰卫视收视率颇高的一个因素。
当初在凤凰卫视成立之时,我们就定下了目标:加强中国同海外的信息交流,缩短中国同世界的距离;在内地、台湾和香港之间牵起一座桥梁;在3年内令我们的收支达到平衡,4年内争取上市。
我们的确做到了,2000年6月30日,我们成功于香港上市。2002年,我们达成了当初定下的所有目标。凤凰卫视由当年仅有的一个频道发展为拥有5个频道的电视台。
今年上半年,凤凰卫视在海外的覆盖范围已经由原先的亚洲、欧洲和美国延伸到了拉丁美洲和非洲。我们还在全球设立了49个记者站,并创建了覆盖面积最广的中文网站。
(本报记者 程慧 编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