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涉嫌欲向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出售公司机密文件,可口可乐员工近日遭到控诉。这则消息近日引起人们的注意,原因不仅仅是著名的可口可乐员工监守自盗,更因为揭发此事的正是“内鬼”的“潜在买家”———百事可乐。
百事为何拒绝对手的“机密”
在市场日趋规范的今天,企业的表现也越来越成熟。 事实上,在一个规范运作的市场里,企业违规的后果是可以预期的,这是百事可乐做出选择的重要前提。
“百事可乐即便通过购买商业机密获利,它也必须要考虑到这一冒险可能带来的后果。”英友咨询总裁邱峰指出。
首先,一旦违规,公司的品牌形象将蒙上灰尘;其次,从法律上来看,违规成本巨大。资料显示,在美国窃取公司商业机密,个人最高会被判刑15年,而公司如果窃取其他公司的机密,最高则会被罚款1000万美元。
“现在看来,两大巨头之间的竞争势均力敌,仅靠某一个或者几个机密很难对竞争对手造成毁灭性打击。”邱峰认为,少数几个机密无力改变市场格局,这也应该是百事可乐最终决定揭发此事的重要原因。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即便大部分企业不排斥采取各种合法方式获取商业情报,但它们的底线仍然是遵守商业道德。百事可乐发言人DaveDeCecco说,在本案中,公司已经尽一切可能协助可口可乐调查,“竞争是激烈的,但也必须遵循公平合法的原则。”
商业机密不容有失
“精明的百事可乐”,有人这样评价说。抛开百事可乐揭发的初衷不谈,其结果是避免了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又一次“后院失火”。
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这么幸运。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名列《财富》杂志前1000名的公司每年因泄露商业机密而出现的损失高达450亿美元,平均每家公司每年发生2.45次泄密事件,损失超过50万美元。盖茨在他的著作《未来时速》中也表示,商业情报会影响一个公司的发展,而泄密则会给丢失情报的一方带来重大打击。
掌握电解电容器纸核心技术的凯恩股份曾经占据全球市场第二、中国市场第一位置,但由于相关人员技术泄密,造成直接损失上千万元,间接损失不可计量。技术泄密事件发生后,凯恩股份业绩大幅下滑。数字显示,2001年至2004年,公司净利润依次是2476万元、3281万元、3784万元、4435万元。2004年底,获取商业机密的鲁南公司开始产出产品,2005年凯恩股份的净利润下滑至2558万元,今年一季度只有233万元,并且预计上半年的净利润下降50%以上。
商业机密失窃,不仅仅使公司业绩遭遇大滑坡,也可能使公司丧失发展的良机,失去与竞争对手同台角逐的机会。
防范机密外泄
采取各种手段得到竞争对手情报的行为并不鲜见,而员工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很多公司更注重对内部强化信息保密措施。
一些公司在机密文件上注明“机密”,并且提醒员工在使用后妥善处理所有的机密文件,甚至有公司在机密文件上直接注明如果员工违规泄密,将承担怎样的严重后果。
“事实上,大公司在对员工进行商业秘密方面的管理和培训时,都有其完整的体系。”邱峰说。
在国外的一些企业里,员工入职培训中,就有关于保密的内容。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公司也会持续提醒员工,哪些从新近研发中得出的结论是商业机密;哪些信息属于公司的重要机密不能随意在介绍中泄露。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趋于透明化的今天,有些企业也主动避免侵害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要求员工不得使用竞争对手的秘密信息。
针对一些可能出现泄密的情况,例如员工因对公司管理产生不满情绪离职、员工主动离职自己创业,或者员工被迫离职等,很多公司也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最为常见的是在公司的各项制度上力求合理规范,并且特别关注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否与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相匹配,降低泄密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