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争定义意图
布什之所以在“9·11”事件五周年前夕,公开将战争定义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争”,并不是即兴之作。此前,美国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白宫发言人斯诺等人就在不同场合公开表示过,实际上这是美国共和党政府的“精心打造”。其用意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美国“越来越认为用‘反恐战争’来形容目前的形势已经不恰当了,因为恐怖活动是一种工具,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美国在不同国家与法西斯主义进行的一场战争,而现在,美国也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与拥有同样意识形态的敌人进行战争,这个敌人就是“一种新型的法西斯主义”。 布什政府意图将原来的“恐怖主义”定义为“法西斯主义”,可以证明战争的合理性和长期性,从而赢得美国国内强有力的支持。
另一个用意是,美国对这种新的战争描述方式,是为了更加清楚界定“驱使许多恐怖组织采取行动的那种意识形态,这代表着美国已经找到了终极目标,并将枪口对准了他们”,这是美国“给敌人一个更恰当的定义,过去由于敌人不穿军装,美国一直难以给他们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布什政府这一举措的要害之处就在于从意识形态上将伊斯兰社会彻底妖魔化。美国保守势力多少年来一直认为,西方世界与伊斯兰世界存在根深蒂固的“文明冲突”,这是一种“生死存亡”的冲突。此次将这种“冲突”上升到意识形态高度,将为美国下一步发动新的战争作出铺垫。
第三个用意是,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服务。随着美国在“反恐战争”中不断失手,与当初的战略期望距离越来越远,美国国内对布什政府多有不满,民间反战情绪日渐高涨。民主党正藉着布什政府的支持率下降,想在美国中期选举中夺回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布什此次高调抛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争”的提法,目的就是继续巩固美国保守力量的战争话语权,主导美国国内政治气候和政治格局。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由此可以看出,布什政府将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贴上“反法西斯主义战争”的理论标签,预示着一场更大的战争准备已经开始。同时也表明,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8月31日,是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朗作出交代的最后时限。然而,伊朗“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联合国最后通牒”,并宣称“必要时伊朗将扩大核活动”。
9月1日,美国白宫宣布,为纪念“9·11”事件5周年,布什总统夫妇将赴发生灾难的纽约世贸中心、宾夕法尼亚州、五角大楼三个地点参加悼念活动,并在纽约“零号地带”向2749名遇难者献花圈,从而提前拉开了悼念“9·11”事件的序幕。
9月2日,“基地组织老二”与美国人阿扎姆在电视上露面,声称美国正输掉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并用英语呼吁“美国人皈依伊斯兰教,从黑暗走向光明”。
9月6日,布什在华盛顿再次警告伊朗,要他们“放弃核能力”,美国的政策是决不能允许伊朗拥有“大规模谋杀能力”。
新的定义意味着什么?人们当拭目以待。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