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支持保护是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支持与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它的核心是投入支持,即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通过投入支持,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农业保护是一种普遍的国际现象。发达国家已形成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种措施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水平还很低:一是农业国内支持总量偏低。目前,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总量约占农业增加值的15%%,而按同口径计算,发达国家一般为30%%-50%%;二是支持结构不合理。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人头”经费多,建设性支出少;全社会普遍受益的投资多,农业直接受益的投资少;一般的生产性投入多,农业科研和农村社会发展投入少;直接投资多,贴息、直接收入补贴、补助等引导性投资少;三是补贴重点不突出。一般以间接补贴为主,直接补贴很少,而且重点使用在流通环节,透明度也不高;四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必须尽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农业国内支持总量;(二)调整农业支持保护结构,重点加大对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基础性、公益性农业科研投入。完善和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在中小型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方面的责任,把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各级财政支农投资的重点领域。扩大良种补贴规模和范围。继续增加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补贴;(三)改进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进一步扩大农民直接补贴规模和范围;(四)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质量管理和出口企业的保护,努力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
(来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