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朱亚丽记者王向华)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三成多企业集团老总认为,科研开发能力弱、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影响当前陕西企业集团生产经营和发展。据了解,近年来虽然陕西省企业集团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企业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越过国际公认的维持企业生存的警戒线比例(国际标准为2%)。 但是随着全省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和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却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是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减少。调查显示,全省128户企业集团2005年仅有43.7%的集团进行了科研投入,投入研究开发费用共计28.4亿元,同比减少4.5%;全省企业集团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1.83%,同比降低0.54个百分点。在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科研投入却出现严重背离,必然抑制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
二是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截至2005年底,全省128户企业集团中还有56户企业未建立技术中心,占企业集团四成多。而在建立了技术中心的企业中,也仅有3户企业科研开发设施、研究经费和技术人员能够完全满足企业生产需要,有53户基本能够满足,有16户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三是专利意识淡薄。全省128户企业集团2005年在国际上获得美国专利申请授权的仅有秦川机床1户企业,在国内获得专利申请的也只有28户企业,还有100户企业没有专利。
四是新产品开发严重不足。全省128户企业集团2005年只有31户企业有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10.59%。新产品开发不足,直接影响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省企业集团有63户企业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以下。
五是企业“重市场,轻研发”意识,难以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目前,大部分企业研究开发力量薄弱,企业不能通过产品创新来获得高额利润,企业竞争倾向于价格竞争模式,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比较短缺。这一现象与市场竞争日益由成本和价格的竞争,转向依靠研究开发、产品质量、品牌的竞争相背离,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编后:
读罢这条消息,心里有种压抑的感觉。在当前全力构建“创新型国家,创新性社会”的进程中,作为我省经济发展主力军的128户企业集团,却出现科技创新活动“滑坡”趋向,着实应引起全省各方面的警惕和重视。
科技创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无需多言,我省128户企业集团出现科技创新滑坡的孰是孰非也无须深究。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静下心来,实事求是地找出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企业、政府齐心协动,营造宽松的科技创新社会环境,让科技创新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