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下旬,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广元市朝天区海拔1200多米的老蜀道旁一座千年古寺中的一幅精美壁画终于洗尽尘埃,露出了真容。昨日,记者专程前往进行了采访。
壁画:洗去尘埃色彩如新
古寺名叫大安寺,位于朝天小安乡北云雾山南山腰。 在苍松翠柏掩映下,青瓦木檐、雕梁画栋的四合院古色古香,与周围的青山秀水十分和谐。
壁画在正殿大门上方靠椽、檩的墙壁上,长约4米、宽70厘米。记者看到,壁画是彩色的,黑墨勾描居多,松树、山石、人物栩栩如生。由于年代久远,遭瓦槽漏水侵蚀,不少地方斑驳脱色,但凡保留下来的地方颜色十分鲜亮,好像最近才装饰的一样,不由得让人赞叹古代颜料的精良。
壁画上,一位面相仁慈的高僧身披金黄色袈裟,一手指向远方,正在对身旁的弟子说着什么,弟子仰着头、右手微微抬起,神情专注。师徒旁边,一只金色的小船正在滔滔江水中行驶,船上一名身穿红色袈裟的僧人左脚踩在船舷边,右脚使劲朝后蹬,手中紧紧抓住一位落水女子的头发往船上拉,江中的女子则显得有些恐慌,一只手拽着男子的手,另一只手则紧紧抓住船舷……
据附近百姓讲,这幅壁画被称为“慈航普渡图”,寓意就是观音菩萨普渡天下众生。30年前这幅壁画被发现时,正殿门上有两块金字匾,左边一块为“金刚经”,右边一块上书“禅悦清幽”楷书大字,壁画就在两块匾的后面,但一直未引起重视。
铁碑:历经500年风雨仍然完好
在正殿大门右侧的台阶上,记者见到了一个在其他寺庙难得一见的奇特大铁碑。这是大安寺的镇寺之宝,铸于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铁碑基座宽大,厚重,正面用线条分成四部分,二三部分是阳铸铭文,说明大安寺重建于明代。
上世纪50年代初,大铁碑差点遭遇灭顶之灾。1951年冬,由于钢铁奇缺,农民耕地没有铧铁,当地的乡干部便率领群众上山捣毁了大安寺里的铁铸佛像,得铁1000多公斤,由于铁碑厚重,不好下手,所以侥幸得以保存下来。
尽管历经500多年风霜,但大铁碑上的字迹依然十分清晰,碑面也十分完好。有关人士分析说,这个铁碑反映出我国的冶铁铸铁工艺在明代十分精湛。
古柏:1100岁见证世事沧桑
在大安寺前,矗立着三棵高大的古柏,同样的古柏在寺后还有五棵,它们在《新编广元县志-林业志》中被称为“前三皇”“后五帝”。据林业专家鉴定,8棵树树龄已有1100多年历史。它们不仅构成了寺庙的一道风景,还见证了寺庙沧桑的历史。
曾在寺内教过书的朝天区政协文史研究员杨滋和介绍说,大安寺建于东汉末年,为汉中王张鲁所建,称圆通观。唐初,大将尉迟敬德对寺庙进行维修,改为圆通寺。寺内原有泥塑大佛3尊、泥塑天王4尊,均高一丈二尺八寸,铁铸罗汉18尊、阎君10位、倒坐观音1尊、韦佗1尊,均高6尺。另有铁香炉四座,万斤鸣钟一口,小报钟二口,云枝一件,铜观音一尊(重120斤),印度寸金佛像一尊,其余佛像为木雕与石雕,寺内大小造像共308尊,《大乘经书》与《表》计1000余卷。
明代中叶至清康乾年间,大安寺僧众逾百人,可为八方僧众开旗授戒,总领广北36山属寺,香火旺盛于明末清初。明崇祯十年,张献忠率领30万大军从汉中南下,首先占领了广元市朝天曾家山,此时从山东来圆通寺住持的法师铁脚大仙率领五大弟子与之抗争,圆通寺周边各地得以安宁,因此改名大安寺。22年前,大安寺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后升为市级文保单位,目前正在申报省级文保单位。文/图杨秀杰记者青兴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