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邪济困擅调解的“孙大圣”
记山东省沂水县姚店子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孙永胜
法制网记者 袁成本
孙永胜是山东省沂水县姚店子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当地乡亲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孙大圣”。 一是说他像孙悟空一样有本事,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都吓不倒;一是说他人能心善,从修理电器,到讲法普法、调处矛盾,为乡亲们服务的本领不小。
二十多处伤疤,诉说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孙永胜身上的伤疤有二十多处,从额头、面颊,到背部、手部、小腿,令人不忍目睹;一处处伤疤,诉说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孙永胜今年35岁,1989年3月参军入伍,先后在著名的英雄部队“叶挺独立团”和北京某部队服役,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1993年退伍后,被当地派出所聘为治安联防队员。
孙永胜身上的伤疤,是今年5月4日才“出名”的。
那天是“五一”黄金周,作为民兵应急分队队员,他被安排在山东大峡谷旅游区执勤。景区内游人如织,一片欢乐祥和。中午12点多,一辆轿车高速强行驶进景区。孙永胜没来得及多想,一步跨到马路中间,打出停车手势。轿车发出刺耳的刹车声,紧贴着孙永胜停了下来。
车里钻出个凶神恶煞般的大个黑汉,恶声嚷道:“你他妈不要命啊?!快给老子闪开!”孙永胜凛然正气:“景区里路窄人多,游客的安全要紧,车不能进!”
“好!你给我等着!”说着,黑大汉打了个电话,不大一会儿跑来3个同伙,个个手里都操着“家伙”。“就是从我身上轧过去,也不能放行!”孙永胜像铁塔一样站在马路中间。
歹徒恼羞成怒,钻进车里,轰大油门向他撞去。孙永胜被撞倒了,顽强爬起来,再次用身体挡住去路。丧心病狂的歹徒,竟然又撞击了两次!孙永胜忍着巨痛,一边躲闪着,一边奋不顾身地拉开车门,夺下车钥匙,将车熄火。歹徒们更加恼怒,将他围起来殴打。
无论歹徒们怎样凶狂,孙永胜就是不肯交出车钥匙。过了十几分钟,队友们赶了过来,4名歹徒被悉数制服。
孙永胜被送进医院。医生在救治时发现,他身上有多处伤疤。一位护士强忍着眼泪数了数,不算这次被撞的新伤,仅旧伤就有17处!
躺在病床上的孙永胜,平静地向大家介绍着。这一处胳膊上的烫伤,是抢救邻居家的煤气罐留下的,当时,煤气罐呼呼地冒着大火;这一处烧伤,是去年扑救蒙山大火时皮肤被烧焦后留下的“记号”;这一处伤疤,是在商场抓贼时,被几个小偷用铁棍打断了手臂后留下的纪念……
最令人心惊的,是他脖子上的创伤。那是2002年3月18日深夜,他与几名民警夜巡时,发现3个小青年同骑一辆摩托车,其中一人手里竟拿着钢丝绳索。他们立即盘查,当场搜出一把20厘米长的尖刀。3人被押上警车,带回派出所进一步审查。为防不“测”,孙永胜挤到后排,坐到几人中间。
当警车行至一个坑坑洼洼的小路时,3人凶相毕露,一人紧紧勒着孙永胜的头部,掏出锋利的水果刀向他脖子猛刺;另一个则拼命抱着孙永胜的腰部,把他摁住。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孙永胜一把抓住刀刃,死死攥住不放。混战中,孙永胜与歹徒一起滚下车。这时,几名民警跳下车来,将一名歹徒制服,另两个歹徒分头逃窜。孙永胜挣扎着爬起来,向一名凶徒追去。然而,由于失血过多,中途倒地。
当晚,县公安局组织上千人合力搜山,将两名歹徒抓获。原来,这个团伙持刀抢劫,共作案二十多起。
这一次,孙永胜由于失血过多,经过5天连续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而他脖子上的一处刀伤,深达4厘米,距颈动脉仅两毫米。
孙永胜是家里的独子。见儿子频遭“血光之灾”,老母亲常到祖坟烧纸,也找过“风水先生”。孙永胜知道了,就笑母亲:“世上哪有什么风水?有些事要躲也能躲过去,但把危险留给别人我良心不安。”在战争年代,孙永胜的本家爷爷和姑姑,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与他们比,我差远了。”孙永胜说。
一张张法律明白纸,体现着一个司法工作者的岗位责任
早在部队服役时,孙永胜就参加了自学函授法律专业考试,获得大专文凭。1997年1月,孙永胜经全县统一考试,成为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从此,普法宣传、调解纠纷成了他的“主业”。在这个岗位上,孙永胜尽心尽力,毫不懈怠。
姚店子镇共有45个村,每一个村都留下孙永胜普法的脚印。农村人兴赶大集,孙永胜与所里的同志一起,制作了一些典型案例展板,在集市设立法律咨询站,巡回展览。
在孙永胜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沓沓卡片,当地群众称之为“法律明白纸”,其内容涉及刑法、民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等。
孙永胜根据长年实践经验,将经常发生的农村涉法纠纷,进行梳理、归纳,制成“明白纸”发给相应的被调解人。该“纸”32开张,上半部是图片,下半部是法律条文。孙永胜解释说,调解后得让他们知道国家法律是怎么规定的,自己对在何处、错在哪里。因为乡亲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这种“明白纸”有图有文,一目了然。
近十年来,孙永胜走街串巷调处矛盾、纠纷,所有经他调处过的矛盾,没有一起因调处不当而激化,更没有一起民转刑案。
东黄家庄村有位黄姓青年,跟本村包工头到山西煤矿打工时受伤。在治疗了一段时间后,矿主借口当地“医疗水平差”,将他打发回姚店子。回家后,仅住院费就花了一万多元。起初包工头还支付药费,后来,干脆与山西的煤老板踢起了“皮球”。家境本来就不宽裕的黄某,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未婚妻也提出了分手。黄母急了,要到包工头家喝药自尽。一场“风暴”眼看着就要发生。这时,孙永胜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火速赶到黄家庄,向黄母讲清利害。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工作,黄家终于答应此事交给司法所调解。之后,孙永胜多次与山西的包工头联系,讲明其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最终,小黄一分不少地拿到了医疗费、误工补贴等各项费用。
一场可能家破人亡的悲剧就这样避免了。
有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让人想不到的是,看样子五大三粗的孙永胜,调解家庭纠纷也是行家里手。
2003年7月的一天下午,正下着大雨,孙永胜从他帮扶的八宝庄回来。路上,发现一位老大娘躺在路边。他赶紧下车,一问,老人今年七十多岁,老伴去世,儿子、儿媳不孝。这天,又被儿媳骂了几句,老人一气之下,想到女儿家“躲难”,不想在路上摔伤了。孙永胜二话没说,把老人扶到附近的卫生室治疗,疗伤后又把老人背回家。当晚,他连饭也没顾上吃,约上该村的调解主任,赶到老人儿子的家里。开始,这对夫妻嘴还挺硬,直数落母亲的不是。赡养是常遇纠纷,此类调解孙永胜轻车熟路。这一晚,孙永胜与他们直谈到夜里十点多钟,从乌鸦反哺到羔羊跪乳,从人间亲情到国家法律,讲到最后,老人的儿子哭了。他说:“小孙兄弟,为了别人的娘,你下这么大功夫,还把我娘背回家。以后,我再也不会跟老人闹别扭了!”
像这样的纠纷,近十年来孙永胜共调处了一百四十多起。(责任编辑 苏 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