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急救日”,凌晨浦东新区“120”举行了一场“假设浦东国际机场发生重大空难事故”的紧急救援演习,考验最短时间内救护力量的聚集能力、应对突发重大事故的救援能力以及医疗救护人员的应变能力。
据悉,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九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
群发短信10分钟出动25辆车
今天凌晨0∶28,浦东新区“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突然接到指令:“假设浦东国际机场发生重大空难,需要紧急救援。”仅一分钟,载着急救医生、担架员及全套抢救设备的一辆辆救护车闪电出动,而第二梯队也紧急动员,急救员从家里赶出来。
记者在浦东曙光医院看到,从金桥、洋泾、川沙、浦南等7个救护分站开出的救护车,已将“伤员”送到,从浦东国际机场到曙光医院有20公里,最快到达的救护车仅用了10分钟。
编号6409的救护车从金桥救护分站开出,送“伤员”的是女医生小倪,她平时是川沙救护分站的随车医生,因家离金桥分站近,“战时”被编入金桥分站。
今天凌晨,她0∶29接到出车指令,从睡梦中惊醒赶到金桥救护分站,司机小金已发动车子,当他们运送的第一批“伤员”到达曙光医院时,只用了28分钟。这些陆续抵达的25辆救护车,都是接到急救中心群发短信后,从家里赶到分站的,救护车10分钟内全部开出。
“千里眼”实时传送病况路况
除了快,这些救护车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车顶除了常见的信号灯外,多了一只摄像头,车厢内部也有一只摄像头,正对着担架。两只摄像头一个拍病况、一个拍路况,拍摄的画面通过驾驶室CDMA实时传输至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中心。中心显示屏就像在直播现场抢救,所有救护车动向、抢救情况,一目了然。
浦东新区“120”医疗急救中心主任王学群说,有了车载“千里眼”,调度中心能及时指挥随车医生对伤病者进行相应处理,车外摄像了解路面交通状况,方便指挥救护车选择最佳急救路线。
“分诊车”方便现场分类急救
据介绍,这次演习中,国内目前最先进的“急救车载监护无线传输系统”首次亮相,它好比医院“急诊室”。病人被救上车,心跳、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数据全部接入服务器,并同步在抢救医院急诊室终端显示。救护车还在路上,医院急救医生就可据此图像数据分析病情,指导车上急救,做好医院各项抢救准备。
“分诊车”就是医生的现场工作站。突发重大事故,现场往往伤病员众多,医生就在“分诊车”上按不同病种、轻重程度分类处理。记者看到,烧伤重危病人被挂紫色号牌,轻伤挂绿色,中度挂黄色,重伤挂红色,死亡则挂黑色。所有伤病员通过“分诊车”分类后转送医院,重伤病人获得优先救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