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9日讯记者阎晓明、王建新报道: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的卓会清,现在每天都从家里赶到燕京啤酒集团上班。和他一样,村里228名农村劳动力中,除不到10人仍从事农业生产,其余都在二、三产业就业。 去年,石家营村民人均纯收入10560元。
持之以恒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给顺义带来可喜成果。全区现有18.1万农村劳动力中,从事二、三产业的分别达6.9万人和7.1万人,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7%。近三年,全区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5.1万人次,平均每年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1.9万人。
顺义区委书记夏占义说,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顺义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区里把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列入对各委办局、区属企业尤其是各街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解决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列入全区“一助一”对口帮扶单位工作考核内容。近年来,顺义区、镇、村三级累计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近1亿元,区财政还设立专项资金奖励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推进就业岗位与劳动力有效衔接,是顺义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着力点。为此,顺义区推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即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就业需求预测同时进行,项目建设与农村劳动力安置同时进行,项目建设运行与提供就业服务同时进行。在顺义区职业介绍中心,记者了解到,该中心与工商部门实现了联网,新建企业注册时就可将岗位需求和用人标准通过网络传递到中心。区劳动部门获知用工需求后,对项目提供岗位实行跟踪服务。在首都机场扩建工程中,顺义区已向机场输送农村劳动力4000人。
顺义区积极推动就业服务向村延伸,已在全区400多个行政村中建立213个村级就业服务站,并招聘215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专职劳动保障协管员,使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覆盖城乡每一个劳动力。李桥镇北河村就业服务站成立不到一年,已推荐应聘人员180多人,其中60多人被录用。
为让农村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实现稳定就业,顺义区整合资源,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多层次培训。近年来,顺义区已为北京空港工业区、北京现代制造业基地等单位定向培训2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9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