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0日电 这是一个坐落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乡的一个四面环水的孤岛,岛上只有十几户居民,靠风力发电。岛上没有商店、没有电脑,仅有的几台电视还是黑白的。想要出岛坐船要4个多小时,坐车也要2个多小时。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名女教师无怨无悔地在此任教20年,寒来暑往,送走了150多名学生。女教师来到孤岛 毅然决然
曲凤琴是吉林省人,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吉林的中学代课。丈夫平时做一些买卖,生活过得非常殷实。
1987年5月,她听说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乡赵凯屯小学缺教师,就打算去看看。
曲凤琴清楚的记得,当年她到了齐齐哈尔后又坐了3个小时的船才上到岛上,由于路上颠簸她的腿已麻得不能走路了。看见岛上家家户户窗子里映出煤油灯那如豆的灯光,她的心沉了下来。校舍是两间已摇摇欲坠的土坯房,房顶上几个露天的大窟窿,鸟从这里飞来飞去,几张“缺胳膊断腿”的桌子瘫痪在那里,凳子是几溜土坯搭成的台子,但曲凤琴还是决定留下来。
看到曲凤琴的到来,让三十来个失学在家的孩子非常高兴,整天都围着她问这问那。但很多学生家长都悄悄地嘀咕:在曲凤琴来之前,因嫌条件艰苦,已经走了20几位教师,很多还是男老师,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能待长吗?就连满怀希望的老村长也意味深长地说:“情况你都看见了,这里苦哇,你要是后悔还来得及,我这就安排送你回去,我们不会怪你的。”
看到这样艰苦的条件,丈夫也反对她到岛上来工作,但曲凤琴态度坚决。她将女儿留在吉林的婆婆家中,和丈夫一起来到岛上工作。
没有教室上不了课,当务之急就是动手维修校舍。曲凤琴每天打土坯,在混着柴草的泥土中劳作让她的虎口开裂,十个指甲没有一个是完整的,一沾泥水就钻心地痛。看着码起来的一垛垛土坯,看着整天在泥土中忙碌的曲凤琴和孩子们,村民们不再观望了,都放下田里的农活帮助她们。
教室修好了,孩子们又回到了久违的学校。开学那天,小岛沸腾了,全村男女老少都不约而同的聚集在学校。老村长的一席话,令曲凤琴终生难忘“孩子们,你们能够上学多亏了曲老师啊,咱这里苦,连个老师都请不来。这回好了,你们千万要好好学,别辜负了曲老师的一片心啊!”
骨肉离别 也曾想过离开
小岛四面环水,外出非常不便。在水小的时候,不能坐船,要趟水四个多小时才能走到公路,冰还没有冻结实的时候,不能坐船,只能趟着冰冷的江水出去。
一次,曲凤琴外出给孩子买书时,冰还没有冻结实,人一踩上去就是一个窟窿,她身穿十几斤重的水衩艰难地往前走。还没走出多远,水衩被锋利的冰扎了个大洞。冰冷刺骨的水立刻灌了进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的腿被冰得失去了知觉,无法继续行走。“必须想办法摆脱这种困境,不然会被冻死在这里。”曲凤琴从兜子里找出塑料袋把漏洞缠上,又薅了一些乌拉草絮进靴子里,就这样走一段倒一次水,再换一次草,天越来越黑了。
她多么希望能遇见一个人啊。但喊破了嗓子,等到的却是自己的回声。茫茫的芦苇荡在夜幕的笼罩下显得死一般的寂静,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这样的恐惧、孤单和无助。记不清摔了多少个跟头,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当曲凤琴浑身湿淋淋地跌跌撞撞地摸到家,点上灯一看,已经是九点多了。从下午三点钟下水,曲凤琴足足在冰冷的江水中泡了6个多小时!
那一夜曲凤琴失眠了。回想起上岛后那一幕幕艰辛:身为母亲,她无力照顾自己的孩子,饱尝了骨肉离别之苦;作为妻子,没有时间去料理家务,把一切都推给了丈夫;作为女儿,不但不能尽孝,反倒让父母担惊受怕。
终于,曲凤琴下定决心准备离开。
孩子们知道了,到家里找她,让她去学校一趟。曲凤琴隐隐感觉到要有事情发生,于是,她忍着泪水来到学校。当她走进教室后,看到二十多个孩子都在哭,她不敢正视孩子,目光落在桌上。看到桌上有一张纸,上面写着:“老师,您一定要走吗?您这一走,又没有人来教我们了,我们多想上学啊!这是全班同学凑钱买的钢笔,它代表我们的心。无论您走到哪里,我们的心都跟着您。”下面是所有学生的签名。
此时,曲凤琴强忍着泪水转过身去,看见了黑板上的几个字:“老师,留下吧!”这时,她的耳边响起了孩子们那一声声哽咽的呼唤:“老师,别走了。”她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任泪水尽情地倾泻。随后,她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誓言:立志教育事业,扎根孤岛。
孩子们一下子扑到了曲凤琴的身上,她们的泪水交织在一起。
学生虽少 也要让他们学好
岛上一直都是复式教学,三个年级的孩子都在同一个教室中同时上课,曲凤琴一个人在一节课里要教三个年级的课程。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往往是一节课下来,曲凤琴口干舌燥,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一次,曲凤琴无意间发现学生们喜欢制作千纸鹤和小纸船,她茅塞顿开:何不引导他们动手制作学具呢?从培养兴趣入手,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她便把让学生制作学具列入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渐渐地,学生乐于做也善于做了。包装盒、硬纸片、芦苇秆都成了制作的材料。他们用吹塑纸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用透明塑料板做的圆柱和圆锥,精巧别致,既突出了知识的特点,又开发了个性潜能,不仅在制作过程中捕捉到了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从直观的操作中理解、掌握了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联系,从而使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孩子 苦点也值得
在岛上工作生活困难重重。冬天,教室取暖用的是个小炉子,面积小,只能烧点玉米秆,还特别不好烧,不刮风时也倒烟,呛得人连气都喘不上来。数九寒天,一点炉子,窗户、门都得打开,教室里滴水成冰。上课时曲凤琴和学生们得戴上帽子和手套,但大多数孩子的手脚还是冻坏了。看着他们那一双双红肿的小手,她从几十里外背回了一口大铁锅,每天早上早早来到学校,先把大铁锅烧得热热的,这样,会比小炉子散热面积大,教室也暖和了很多。
虽然外出非常不便,但20年来,曲凤琴就是这样往来于这段既陌生又熟悉的沼泽地中。二十多里的沼泽地,趟出去要用三四个小时。特别是夏秋两季,芦苇茂密,人在里面闷得喘不过气儿来。在密集的芦苇中,一手拄着棍子,一手扒拉着芦苇,深一脚浅一脚试探着前行。要是不小心陷进浮排缝隙,好一会儿才能拔出腿来。一路上不知摔倒在水里多少次。累了,就拄着棍子在水里站一会儿,如果天气突变,遇上下雨,躲都无处躲。
一次,她出去领书和买办公用品,回来时赶上了一场大雨。瓢泼大雨劈头盖脸地倾泻下来,浇得她直迷糊。由于站立不稳,一下子栽倒在水里,包书的塑料也被扎坏了,眼看着书就要被浇湿。情急之下,她脱下身上穿的水衩,把书和粉笔都装进裤子里,然后抱着书蹲在无遮无挡的水里硬挺着,任凭风雨无情地吹打。书倒是没湿着,她回到家里却一连发了几天的高烧。
多年来,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几乎没有节假日。由于没有资金来源,她就带领学生到田地里拣烧柴解决取暖问题,挖草药解决书本费及办公用品费。20年来,她外出开会没有一分钱的差旅费,她也记不清自己出了多少钱为学生买奖品、添置办公用品。
艰苦的条件曲凤琴患上了咽喉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但她仍然坚持每天为学生上课,虽然,她现在只剩下5名学生,但曲凤琴说:“就算只有一名学生我也要一丝不苟地教。为了学生吃苦,值得。”
近年来,曲凤琴相继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等几十种殊荣。今年10月,45岁的曲凤琴又主演了一部反映她本人经历的纪实电影《考试》,不久即将上映。
曲凤琴说:“假如有来生,假如来生还容我选择,我还会选择做教师,还会选择做边远地区的教师,用爱心与责任,为孩子们擎起一片天空,托起明天的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