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11”五周年前夕一名妇女在纽约遇难者纪念地点,该处3000面国旗都以遇难者命名这是当天纽约世贸大厦遭受飞机撞击瞬间的拼版照片
岑娇娴怀抱爱子曾喆的遗像
经典镜头
纽约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后,一男子捂着鼻子逃出大楼,依然冷静沉着
五年过去了,美国至今都还生活在“9·11”带来的阴影下。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纽约,改变了美国,更改变了世界。
“9·11”五年了,对纽约人来说,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数千人失去了生命,许多人失去了工作,昔日平静的生活一下子彻底改变。五年后的9月11日前夕,身处纽约的华人依然有悲伤、有痛苦,更有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人们甚至不愿回想当年的情景,回忆就像揭开快好的伤疤。
岑娇娴(华人英雄曾喆母亲)
失去儿子是无法弥补的
五年了,尽管每次提起曾喆,都会伤心。但岑娇娴女士通过做义工和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等有意义的方式,渐渐走出了失去爱子的阴影。
岑女士对记者说,失去儿子曾喆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这是无法弥补的。谈起儿子昔日的往事,岑女士的眼睛含着泪水,声音哽咽。但她觉得欣慰的是,曾喆出事之后,美国各界、祖国内地及港澳台许多机构和有关人士,都向她表达了问候和关心。甚至美国华盛顿新移民中学的多位年轻人来信表示要给岑女士当儿子。
五年来,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纽约市在华埠命名了“曾喆街”(Zhe“Zack”ZengWay);曾喆生前工作的纽约银行,以曾喆的名字命名该公司的会议厅;曾喆读书的罗彻斯特市,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辆救急车;他的母校,成立了“曾喆基金”。所有这一切,都表达了社会各界对曾喆舍己为人精神的肯定。岑女士说,曾喆不仅代表了他自己,不仅代表了一个家庭,更代表了所有的华人移民的形象。
据悉,曾喆2001年9月11日早上,他恰与上司一起去世贸中心办事,当恐怖分子劫持的第一架飞机撞上世贸大楼时,他们本来早已安全脱身,但曾喆毅然返身参加了紧急救护工作,世贸两座大楼倒塌后,曾喆壮烈牺牲。
莫培铎(救护车司机)
每次走过时都会很悲伤
“9·11”那天我正好在医院上班,像平时一样接送病人。大约9点多钟,很多同事都说世贸大楼出事了。还没等我来得及跑出去看,医院里突然涌进来许多人。在医院工作那么久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病人同时出现。早上9点钟开始,我就不停地送病人回家。因为没有地铁,也没有其他交通工具,他们回家只能靠我去送。很多病人坐在车里,在回家的路上一直从车窗里向后看,好像他们真的是从地狱里逃出来一样。
我的车从早上9点开着引擎,一直到晚上12点才熄灭,这一天来来回回进城、出城不记得多少趟了,但是我只知道要一直开车、一直把人送回家。那天一直忙到晚上12点,我才有机会喘口气。那会才发现自己一天什么东西都没吃。事情过了那么久,现在我还是一名普通的救护车司机,每天的任务就是接送病人。
五年了,每次我走过百老汇街心里都会觉得很悲伤,因为那条街是我开车送病人回家必经的一条路。每次开车走过去我都能感觉到五年以前的那一天,地上的灰尘、路上倒塌的房屋和哭喊的人们,实在是太可怕了。
余先生(世贸大楼亲历者弟弟)
姐姐从不说“9·11”的事
2001年我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恐怖袭击发生的那天早上我在布鲁克林的家里睡觉。我的姐姐Michelle是在世贸大楼三号楼的一家香港公司上班,每天早上她7点多就离开家。得知消息后我们一家人守着电视机,希望在电视里能看到姐姐的身影。但是当时每个人全身满脸都是灰尘,根本看不出长相。奶奶看到电视里有中国人样子的年轻女孩就说是姐姐。
大约1点多钟,姐姐浑身尘土跑回了家,她身上什么都没有带,一进门就哭出来。姐姐告诉我们,她们公司有可能有些同事已经死了。之后,她三天没看过电视。每次我们看“9·11”当天的回顾报道,她都让我们转台。两个月后她离开纽约回香港,她都没有再去过世贸遗址。这五年中姐姐也时常来纽约和我们团聚,但是从来也没去下城华尔街附近逛。
现在她已经结婚了,在香港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有人问她关于“9·11”当天的事情,她从来不说。
陈思进(世贸大楼亲历者)
对人生看法有了新视角
“9·11”当天我在世贸北塔80层8067室上班,经历了一个半小时的逃生历程,终于在北塔倒塌之前安全撤离。
“9·11”当天的逃生经历,成为我一生之中无法忘记的时刻。事发当时,我们对事情的严重程度其实并不知晓。同一楼层的一家亚洲公司,因为员工还在等待总部的指示是否撤离,拖延了半个小时,不幸的是整个公司数十名员工无一生还。事件发生之后,整整一个星期,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我都处在一种半醒半睡的状态之中。人很困乏,但总是无法入睡。
“9·11”对我的最直接影响,首先是丢了工作。经过“9·11”这样的经历,对人生的看法有了新的视角。我对幸福的理解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钱财固然也重要,但不是生活的目的。经历了“9·11”之后,我做事情不会像以前那样拖沓,想做就做。所以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撰写了一部《闯荡北美》,记录了“9·11”的亲身经历,以及闯荡北美的人生经验。并准备将这本书拍成电视剧。
最新动态
联大通过全球反恐战略
联合国大会8日一致通过了有关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的《全球反恐战略》,以协调和加强联合国各个成员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努力。这是联合国192个成员国第一次就打击恐怖主义的全球战略达成一致意见。
《全球反恐战略》由一份决议和一个行动计划组成。决议说,恐怖主义是国际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威胁之一,因此要“坚决和明确地强烈谴责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不论其在何处发生、何人所为和何种目的”。决议强调,为最终达成全面的国际反恐公约,成员国将尽一切努力来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中包括制定“恐怖主义”的法律定义。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当天发表声明,祝贺联大在“9·11”恐怖袭击事件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通过《全球反恐战略》。他呼吁全体成员国迅速采取行动,全面贯彻和落实《全球反恐战略》。
另据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将于11日在总统椭圆形办公室发表讲演以纪念“9·11”恐怖袭击五周年。
历史重现
4架客机成炸弹 悲壮故事惊天地
11次航班 劫机者阴森地威胁飞行员
2001年9月11日上午8:45,随着一声巨响,航班号为11的美国航空公司波音767客机撞进纽约象征性建筑、世贸中心姊妹楼北楼,震惊世界的“黑色星期二”恐怖袭美活动拉开了序幕。
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的航空控制员这样回忆:飞机起飞大约25分钟后,飞行员试图告诉我们,飞机上发生了异常情况。当他们打开麦克风按钮时,我们听到了陌生的声音。有人操着口音很重的英语说:“不要做傻事,我们不会伤害你们。”随后,飞机上的无线电应答器被关闭了。
175次航班 撞楼镜头成永不磨灭记忆
当天在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175次航班搭乘着56名乘客,2名飞行员和7名空乘人员,向着洛杉矶的方向进发了。当飞机刚刚掠过美国中部时,突然改变飞行路线,折回头,朝着曼哈顿岛前进。在11次航班撞击世贸中心北楼18分钟后,175次航班径直冲向姊妹楼的南楼。这一只有在好莱坞大片中才能看到的惊险镜头,被无数现场架起的摄像机记录下来,并且在美国各大新闻网,以及全世界的电视画面前,一遍又一遍地播放,成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77次航班 撞进军机重地五角大楼
情报说,从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起飞的美国航空公司77次航班,被恐怖分子劫持后,攻击目标应该是白宫。但这架飞机最终选择了华盛顿一幢五角星型的建筑,并且还是世界上戒备最森严的地方。
杜勒斯国际机场距离五角大楼仅22英里。而白宫就在五角大楼不远处,两者只隔了一条波托马克河。飞机于8:10起飞后,本应飞往洛杉矶。但在飞机到达俄亥俄州与肯塔基州交界处的时候,恐怖分子开始下手了。他们很快便控制了飞机,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朝华盛顿又飞回来了。
9:40,只听一声巨响,五角大楼西侧的墙壁被撞出了一个直径100英尺的大窟窿。飞机爆炸引起的大火到第二天仍没有被扑灭,有800人被埋在废墟中。
93次航班 英勇搏斗 以身殉国
由新泽西州纽瓦克机场飞往旧金山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93次航班起飞还算准时。飞机的飞行方向本应是正西,可不久就掉头向南飞去。
这架波音757客机上共有4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在飞机被劫持后,一位乘客用手机向妻子报告了自己的境况,并信心十足地告慰妻子:别害怕,我们会有办法的。这位乘客名叫托马斯·伯奈特,他的朋友们都坚信伯奈特同劫机犯搏斗过,并且坚持到飞机坠毁的那一刻。
美国媒体都说,劫机犯的攻击目标绝不会是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郊区的一片树林,更有可能是附近的美国总统度假胜地戴维营,甚至可能是总统的专机空军一号。
专家解读
国际反恐为何越反越恐?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似乎愈演愈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中心主任李伟做了深度分析。
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定义不一
由于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模糊不清,有一些国家没有顾及到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而只是从自己本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这样一来,就表现出了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问题,或者说以反恐为名铲除异己的国家政权。
没有找到正确的反恐道路
有些问题,国际社会只要努力,还是可以解决的。2003年,美国不顾联合国的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然而时至今日,伊拉克成为了恐怖主义新的滋生地。
不同民族宗教文化的对立
加重不同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对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关塔那摩监狱虐囚事件等使得在深层次上,加重了不同的种族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对立。
回顾
无法忘记那悲壮战机飞行员曾奉命“撞机”
每到灾难来临时刻,人性的本质就会暴露无遗。我们试图寻找其光辉的一面,因为这是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动力。
如果他们的战机当初再快一点,是否就能够阻止部分灾难的发生?纳斯蒂和达夫是位于马萨诸塞州奥蒂斯空军基地两架F-15战斗机的飞行员,当“9·11”劫机警报来到时,他们两人是最早驾驶战斗机升空,以超音速的速度飞往纽约方向,当时他们就接到命令,把战斗机直接撞向被劫的客机。
接到警报以为是演习
一年以来,他们无数次地回顾过那致命的几分钟,想弄清如果他们再快一点,是否能够阻止第二架飞机撞向世贸大楼。“到今天,那段短短的航线在我们的脑海里已飞了不下几千遍,”达夫道,“然而至今我们仍然不知道,即使我们再快一点,我们又能够做些什么。”
达夫长着一头灰发、戴着一架金边眼镜,现年35岁。他告诉记者,五年前的9月11日早晨8时44分,当他办公室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时,他正好站在办公桌旁。电话中称,有一架飞机被劫持了。他和纳斯蒂两人以最快的速度换上了飞行服。
当时,在美国东北部仅有4架战斗机担任紧急出勤任务,多年来,来自空中的恐怖威胁是如此之少,以至于整个美国也不过只有14架战斗机保卫空中安全。当警报电话到来时,他们的指挥官罗伯特·玛尔上校一遍遍地问他们∶“到底是真的劫机事件,还是仅是一项演习?”
差几分钟赶上被劫客机
3分钟后,美航11航班撞向了世贸大楼北塔,这时两名飞行员驾驶的战机离曼哈顿还有153英里远。他们从无线电里听到了一架飞机撞向了世贸大楼的消息,但却没有及时将它和报警电话中提到的被劫客机联系起来。
“我们起飞后,笔直地往纽约方向飞去,能飞多快就有多快。”达夫道,由于每件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两名飞行员根本不清楚他们升空要追踪的目标在何处。他们不断地和地面联系,要求提供追踪目标的详细细节。
“我一遍遍呼叫,试图弄清追踪目标的具体方位,”达夫道,“他们告诉我目标刚飞过肯尼迪机场。”这所谓的“目标”正是撞向世贸大楼的第二架飞机———美联航175航班。
两名飞行员继续飞了10来分钟,但雷达屏幕上始终没有发现“目标”的踪迹。时间已到9时05分,无线电里传来第二架飞机撞世贸大楼的消息。“那一刻我几乎呆住了,”达夫道,“此刻我们离纽约大约有70英里,也就几分钟的路程。”两名飞行员继续往纽约飞行。“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想知道如果我们及时赶到,是否就能阻止悲剧的发生。”纳斯蒂回顾往事,哽咽着道。
为保护更多生命准备撞机
几分钟后,战机飞到曼哈顿岛上空,“那真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可怕体验,”达夫道,“两幢世贸大楼上浓烟滚滚,像两个巨大的烟囱。”当他们正在纽约上空盘旋的时候,被告知还有另外两架客机也被劫持,副总统切尼已藏身到白宫的地下掩体里。不久后,两名飞行员接到地面控制中心的命令,要求他们必须用导弹射下任何飞往美国大城市的被劫客机。“我们牺牲天上的生命,是为了保护更多地上的生命。”地面控制中心的命令说道。
“纽约地面控制中心命令我们,只要我们发现任何一架被劫持的空中客机,必须朝它发射导弹,直到把它射下来为止。”听到命令后,两名驾驶员全都呆住了,因为他们以前也曾经驾驶过民航客机,现在地面控制中心却命令他们将导弹射向那些载有近百名乘客的被劫客机,他们此前从来没接受过向客机发射导弹的训练。
由于防卫美国空域的战机如此之少,其他一些紧急升空的战机甚至没来得及装备武器,这些战机接到的命令更惨烈———用自己的战斗机撞向被劫客机。
纳斯蒂和达夫的战机继续在曼哈顿上空盘旋,他们在空中目睹了世贸大楼的坍塌。两位飞行员飞得极低,他们清楚地看到,世贸大楼中的多数人根本来不及全部撤离。尤其是顶上几层的罹难者,他们仿佛看见这些人在大楼倒塌前,还绝望而无助地向他们的战斗机挥着求救之手。“从那时起,我们理解了用战斗机撞向被劫客机的含义。”
反恐战争四大悬念
悬念一 本·拉登到底躲在哪里?
美国高级官员曾透露说,美国追捕恐怖头子拉登的行动,已缩小到巴基斯坦北部瓦齐里斯坦的方圆60多公里的山区。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则称,拉登可能隐藏在阿富汗。但阿富汗驻美国大使称,“基地”组织头目拉登可能隐藏在巴基斯坦的一个大城市里。
悬念二 美国现在更安全了吗?
布什总统近日提出新的反恐策略,指出美国的确“更加安全,但并没有完全安全,无法高枕无忧”。根据各项传统标准,目前反恐战争进展还算顺利,“基地”恐怖组织一些首领被捕或被击毙,美国国内安全已经加强。但是这场反恐战争并非传统战争,恐怖分子可能在耐心等待适当的时机发动新攻击。
悬念三 反恐战争何时结束?
五年来,一桩接着一桩的恐怖事件搞得整个世界终日不得安宁,国际恐怖主义及其活动已成为世界性排在首位的公害。五年来的事实证明,国际恐怖势力仍然很嚣张。因此不难预见,未来10年国际反恐斗争不可能结束。
悬念四 谁是下一个袭击目标?
事实上,欧洲多国都有可能。而支持伊拉克战争、在伊驻有军队的加拿大、波兰、罗马尼亚、捷克等国,都被认为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袭击的目标。而且袭击目标按重要等级划分如下:1.美国,2.英国,3.西班牙,4.澳大利亚,5.加拿大。此外,韩国和日本也将是遭受恐怖袭击的重点国家。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国际台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