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副检察长。1979年2月调无锡市检察院工作,先后从事刑事检察、反贪污贿赂、法律政策研究和法制宣传工作;2001年3月起任现职。
1971年,我16岁,在远离江苏省无锡市区的宜兴新芳铁矿工作。每个月的休假期,我总有在水路上来回一趟的经历,从我的家乡无锡到宜兴。
三个半小时的水上行程,沿途是湖光山色。我时常在休假途中陶醉,但又感到一阵阵的迷惘。当时处在“文革”后期,前途未卜的我就像歌德笔下的少年维特,对人生充满了难以排遣的惆怅。
每当这时候,我就喜欢徜徉在宜兴的街市小巷。日子久了,就发现随处可见的摊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紫砂壶,便经常随手拿起一只来把玩两下。
殊不知小小的紫砂壶在不经意间,竟成了我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口。当时缺少文化读物,也没有人能教授我知识,紫砂壶上刻画的宜兴山水、书写的诗词歌赋,让我产生了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从此,宜兴大街小巷的茶壶摊前,就出现了一个常常痴痴看壶却并不买壶的少年。
1974年,我离开宜兴到无锡机械制造学校读书。20年后的1994年,我已步入中年。那年春天,我在参观无锡博物馆时,看见馆内的商店有紫砂壶出售,并惊异地发现,在紫砂壶的渊薮之地,居然没有一件名家的作品。于是,我与当时的博物馆馆长杨建平先生一起,发起了一个“百位名家赠茶壶”的活动。活动参与之热烈出人意料,共有120多位名家赠送了茶壶。此后,凡有朋友来无锡,我总要带他们去博物馆,看看那批珍贵的“名人壶”。
壶 缘
提起收藏茶壶,要从我1979年进入无锡市检察院说起。从事机关工作,与茶的关系密切起来。伏案写作时,正襟开会时,午后闲暇时,都少不了它。喜欢上了饮茶,就对饮茶的器具在意起来。经过饮茶人的一致推介,饮茶的首选用具就是紫砂壶。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对紫砂壶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1985年的一天,我的朋友约我到工艺师蒋彦那里去买壶。听说就像画家徐悲鸿擅长画马一样,蒋彦做“南瓜壶”(类似南瓜状的壶)特别拿手。
直到亲眼见到蒋彦制作的壶,才发现和商场里陈列的那些壶完全是两回事。无论形状、样貌都是截然不同。原来地道的紫砂壶考究的是“方非五式,圆不一相”,名家制作的紫砂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构思与技法,而且一次只做一把壶,自然体现出独有的个性特征。在朋友的怂恿下,我买下了蒋彦制作的“锦囊壶”。这把壶造型奇特,由8个花瓣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南瓜状。这是我正式收藏名家作品的第一把壶。
发现了其中的精彩后,我开始系统地进行学习。慢慢地,我懂得了欣赏把玩紫砂壶“泥、形、工、功、款”五字的讲究,也掌握了通过鉴别紫砂壶的形状、壶身的刻字、刻画以及制作人是否知名等等,来判断紫砂壶的优劣。
此后,我对紫砂壶的兴趣就不再只是用来饮茶,而是开始了我的收藏生涯。
壶 趣
在我收藏的近300把茶壶中,我最喜爱的是“青狮壶”,这其中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潘持平先生,国家高级工艺师,宜兴紫砂壶协会的秘书长,他所制的壶每把价格都在万元以上。他的作品我十分欣赏,但平时只能隔岸观火,瞧个热闹。
一次,他和几个紫砂壶爱好者到我家来做客。潘先生看到我家的装修花费寥寥,质朴简单,十分喜欢。刚巧他家也要装修,便提出让我来设计。
推托不过,我利用两个月的所有休息日,精心地为他做了家居设计。没想到,事后潘先生居然送我一把由他亲手制作的“青狮壶”。“青狮壶”是他的力作,特点是拎起茶壶盖就能提起整把茶壶,是众多收藏爱好者垂涎已久的壶中经典。
壶 经
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紫砂壶之所以受到人们青睐,是因它与其他泡茶器具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是得到一致公认的本质特征——“透气不漏水”。用它来冲泡各种茶有着特别的香味,而且时间用得越长效果越佳,其结果不仅反映泡茶的内涵,而且在紫砂壶的外观上也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时光荏苒,我离开宜兴已经30多年了,工作之余却始终对出产五色紫砂土的宜兴有着深深的眷恋。随着对紫砂艺术研究的深入,我逐步领悟到紫砂艺术对人的心理渗透。
比如紫砂壶的壶形,绝大多数是以方和圆两种形式来表达,人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千百个紫砂茶壶,都离不开方与圆的基本形态。我在20多年的检察工作生涯中,一直在琢磨着“方圆”二字,“方”代表着为人正直、品行方正;“圆”代表着圆满周全,为人处事灵活变通,正如古人所云:知欲圆而行欲方。
2001年,我调至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任副检察长以来,对这“方圆”二字有了更深的体会:做好各项检察工作要做到方,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依法办事,执法公正;而待人处事、人际交往必须做到圆,为人处事圆通圆满。这“方圆”二字始终伴随着我的做人做事,并不断以此来改变着自己的心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