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酒泉9月9日电(记者孙彦新)9日15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卫星上装载了粮、棉、油、蔬菜、林果花卉等9大类2000余份约215公斤农作物种子和菌种,搭载数量和种类是我国自1987年开展航天育种研究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种子回收后,农业部将组织农业科研单位进行育种筛选,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异新品种,并进行推广。此外,卫星还将进行其他多项搭载科学试验。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0次飞行,也是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48次获得成功。曾担任多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的唐伯昶介绍,包括“实践八号”在内的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卫星,实现了七大技术飞跃,多项指标已经处于领先水平。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23颗返回式科学技术实验卫星,今后一段时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对卫星进行跟踪、测控和轨道控制,并按计划实施回收。9月9日15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践八号”育种卫星。
返回式卫星将进入国内外商业市场
据新华社酒泉9月9日电(记者孙彦新)“实践八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唐伯昶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国返回式卫星将面向国内外“空间微重力实验”用户提供商业服务,全面迈向卫星商业应用市场。“如果国内外用户提出需求,我们将有能力在3年内完成卫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并有能力连续发射。”唐伯昶说。科研人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向记者展示将被送上太空的小麦(左)和培养基中的小麦苗(9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我国航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据新华社酒泉9月9日电(记者孙彦新)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部门统计,近4年来,由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已经累计推广850万亩,增产粮食3.4亿公斤,创直接经济效益5亿元。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实践八号”卫星成功发射前,我国先后进行了13次70多种农作物的空间搭载试验,特别是“十五”期间,航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罕见突变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