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私密空间不适应生活习惯各异难忍受任悦
新报讯记者任悦随着本市高校陆续开学,新生们在迎来盼望已久的大学生涯时,遇到的第一个“考验”就是集体宿舍中的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问题。近日,天津青年志愿者心理服务团队的心理咨询师们遇到了不少得了“宿舍焦虑症”的大学新生。 因为无法适应宿舍的“艰苦”环境,有的家在市内的学生甚至每天都“逃”回家休息。如何在宿舍这个小集体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成为新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每年新生入学时,天津青年志愿者心理服务团队的心理咨询、保健师都会在高校中进行公益服务活动。以往,大学新生入学后遇到的最大心理问题是分离焦虑,即离开父母、家庭及高中时紧张的学习环境,一时之间不太习惯大学的生活。今年,有这种焦虑情绪的学生并不多,而如何与室友沟通、交往,则成了不少新生发愁的事。
专家告诉记者,“宿舍焦虑症”的发生,起因往往只是一些生活习惯上的小事。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安静,而有人则是“夜猫子”,晚上又玩电脑又聊天。有的学生比较爱干净,室友则不注意小节,从来不做宿舍里的卫生……正是这些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让有的学生觉得住宿舍是件麻烦事,心理上的压力和反感越来越大。
除了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一些新生的“宿舍焦虑症”则来自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不适应。不少学生在家舒服惯了,有比较私密的生活空间,可到了宿舍却难以习惯这里的“小空间”。因为一些特殊的生活甚至是生理习惯都要暴露在同屋面前,这让他们很难适应,心情难免压抑。
高级心理保健师董浩表示,住集体宿舍其实是对新生的生活、交往、自我约束、心理承受等方面能力的全面考验。在集体生活中坚守自我的生活方式或是默默忍受都不可取。总是强制自己改变,不良情绪积累过多,也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所以,要学会沟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大家都是同龄的年轻人,沟通的方式和话题会很多。
<责任编辑:孙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