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易卜生逝世100周年,国家话剧院以“永远的易卜生”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戏剧季拉开序幕。日前,濮存昕、陶虹主演的《建筑大师》在北京首都剧院上演了最后一场,之后的半个月内,还将有来自三个国家的五台剧目陆续上演。
第二届国际戏剧季上演作品中既有观众熟悉的《玩偶之家》和《培尔·金特》,也有两部风格迥异的《群鬼》,更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作品《娜拉离开丈夫以后》。这些作品横跨了易卜生民族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三个时期的创作,其中一些剧作将完全颠覆大众的片面印象。
《群鬼探戈》下周来沪
除了已经演出的《建筑大师》,本次戏剧季最受瞩目的作品当属挪威POS剧团的多媒体魔幻舞蹈话剧《群鬼探戈》。该剧在北京演出后,将于9月12日—14日来沪,上演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这部融入了探戈的实验戏剧,其主演和编舞是阿根廷最负盛名的探戈大师帕布罗·贝隆。他曾主演过人们熟知的音乐剧《贝隆夫人》。这次的《群鬼探戈》是贝隆第一次踏上戏剧舞台。
易卜生
的现实主义经典《群鬼》虽然远不及《玩偶之家》为中国观众熟知,却源于后者。在《玩偶之家》完成之后,剧中已为人母的女性抛弃丈夫和孩子离开家庭的结局,备受当时社会的质疑。于是,易卜生在《群鬼》为娜拉塑造另一个岔路尽头的人生,剧中的阿尔莱太太放弃了和自己深爱的神父私奔,选择继续留在生活放荡的丈夫身边,忍辱负重十多年。她尽力将一个和睦高尚的家庭呈现给外界,甚至忍痛将儿子推离这个肮脏的家庭,结果却发现儿子爱上了父亲当年放荡形骸后留下的私生女。
暧昧激情的探戈舞贯穿于《群鬼探戈》全剧,将角色心中的痛苦、挣扎、压抑和情爱用舞蹈形体释放。除了贝隆,该剧的主要演员均来自于挪威国家话剧院,配合以多媒体影像,用全新的舞台形式塑造了一个在世俗家庭和婚姻制度下痛苦挣扎的悲剧女性。
有意思的是,在这次戏剧季上,总政话剧团同样选择了《群鬼》,传统演绎和现代实验,将同时阐释易卜生的这部现实主义巅峰之作。
耶利内克续写娜拉离家之后
本次戏剧季上,惟一不是出自易卜生本人的戏剧是《娜拉离开丈夫以后》,这部作品的编剧正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主、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和易卜生一样,耶利内克也是一位饱受争议的作家,一向以其不妥协的风格和大胆的性描写而特立独行。因为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和对社会愤怒的批判精神,她在易卜生百年之后续写了《玩偶之家》,并糅合了易卜生另一名作《社会支柱》,把娜拉塑造成了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
剧中,娜拉出走之后经历了多个男人,甚至有妓院卖身的经历,一度以身体变为商业利益工具,最后还是回到了原来丈夫身边。全剧把欲望、爱情、梦想、虐待、欺骗、始乱终弃、阶级斗争、“第一桶金”的肮脏、富豪与政客的勾心斗角、资本家对利益的疯狂攫取等等元素一一呈现。该剧1979年在美国首演时,曾让人瞠目结舌、轰动一时。据悉,此次在北京上演的版本是美国美德剧院和国家话剧院联合制作,并由美、德、中、奥四国参与。
此外,挪威国家戏剧院将带来标志着易卜生由民族浪漫主义向社会写实主义转变的作品《培尔·金特》。和两年前挪威易卜生剧院的大场面不同,此次的版本是一出独角戏,由该剧院知名女演员Agnete独挑大梁。而国家话剧院则将用双语重排《玩偶之家》,导演吴晓江将120年前的故事搬到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链接
易卜生
在世界戏剧史上,易卜生被认为是“现代戏剧之父”,他改变了从古希腊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传统,最早实现了戏剧文学的革命,让戏剧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并确立了“正剧”这种现代话剧形式。
易卜生
同样是“中国戏剧之父”,他对中国话剧的影响是任何一个外国戏剧家所无可比拟的。“五四”前后中国知识界广泛介绍西方文化,首先推崇介绍的就是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中国的戏剧家从欧阳予倩,到洪深、曹禺莫不打上易卜生的印记。巴金、茅盾、郭沫若、冰心等一大批中国文化人士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过易卜生的浸润。胡适更是在《易卜生主义》一文中坦言:“易卜生主义代表我的人生观,代表我的宗教。”上海:易卜生受冷遇
世界各国都争相纪念易卜生,北京的易卜生戏剧季也热闹登场,上海的话剧舞台除了上海戏剧学院排演的《海达》,却鲜有纪念之作。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师石俊告诉记者,他今年一直想排易卜生的名剧《海上夫人》,然而却因为大众对易卜生的片面误读,始终无法如愿。
《海上夫人》是易卜生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作之一,以其浓厚的象征性和神秘性而著称,易卜生也从此剧开始趋向内心描写。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舞台版本,石俊很希望通过把它搬上舞台,并进行本土化处理,把剧中故事放在1930年代的上海。在石俊看来,剧中一个女人对情感怅然回眸和自我克制,具有很大的现代性。
然而,由于易卜生和五四文化的历史渊源,很多人都把易卜生的作品简单理解成“革命的思想武器”。而他作为戏剧大师真正的艺术价值,却仍然鲜为人知。因而,在找了三个话剧院团和四五个制作人之后,对方都以没有市场婉拒。石俊表示,要纪念和介绍易卜生,并且纠正大众的误读,除了学术研究外,更需要更多戏剧作品在舞台演出。如此,易卜生在中国,才能恢复应有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