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波 周扬天宇 实习生 蒋钰金陵晚报报道天是蓝蓝的,而心情是微笑着的。相信昨天一起来参加老游戏的读者,都会有同样的感觉。昨天,是金陵晚报和下关阅江楼“玩转老游戏”的第二场游戏专场——“一二三、到下关”。 约50名读者和金陵晚报的记者们一起,在阅江楼的游戏平台上,用奔跑、笑声、还有童心重温了一把老游戏。而不知道是否巧合,昨天的南京风清云淡,阅江楼上一片风光迤逦,恰似每个人心目中的童年。
规则,大家一起讨论
不到下午2点,我们的活动现场已早早地来了很多游戏参与者。很多慕名而来的读者很早就赶到现场,活动还没有开始,老老少少就坐在了一起聊起了天,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没有一个游戏者清楚“一二三,到下关”的具体规则。“这名字熟悉,但是想不起来过去怎么玩的了”。“对啊,‘一二三,到下关’怎么玩啊”?人群中时不时有这样的声音。于是,我们的活动第一环节,就变成了“讨论游戏规则和细节”。好在集体的智慧无穷,在大家的努力拼凑下,游戏被设计成这样:“一个人当‘鬼’背对大家,其余的人站在底线出发,当‘鬼’喊着‘一二三、到下关’的时候,众人可以悄然迅速或者缓慢地接近‘鬼’,而‘鬼’则会在喊到‘关’的时候会蓦然回头,这时候,谁被发现仍然在活动,就被抓上来等待救援……而一旦‘鬼’被众人中的一个拍到了肩膀,‘鬼’则会掉头来追人,这时候,大家需要一阵子狂奔跑回底线,若不幸被‘鬼’抓到了,则成了下一轮的‘鬼’”。不过,即便是这样,一些细节问题还是让游戏者争论不休。比如这个游戏最终目的是“输赢”还是“循环”?还有“鬼”在没有喊口号的时候,“群众”到底能不能动?又怎么判断动的标准。这些细琐的问题,让一干人等坐在现场七嘴八舌讨论了半天。一位读者得出这样结论:一个完整的老游戏,它的规则是不知道经历了多长时间的磨砺才被趋于合理的。虽然众口难调,但是最后,大家都欣欣然地决定:一边摸索一边玩!
游戏,在摸索中行进
“手心手背!”“手心手背!”“手心手背!”读者们都5个一组地在阅江楼广场上认真地比划着。这场景,你看了也会忍俊不禁的。这正是玩“一二三,到下关”的前奏。游戏中,必须有一个游戏参与者扮演“鬼”的角色。一番嘻嘻哈哈中,一位外地在宁上学的女大学生被“揪”了出来。这边,“鬼”刚刚把“一”字喊出口,距她10米之外的其他游戏参与者就迅速向她移动过去。而“鬼”嘴中的“关”刚刚结束,其他人就立马定了起来。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定得住的,尤其是好动的小孩子们,他们完全不理会游戏的规则,只管一个劲地向前冲,结果“一二三,到下关”已经喊停数秒,他们却还刹不出车,一下就被裁判拉到了“鬼”的身边,等待同伴前来救援。而中年人和老年人显然是更有经验,也更将就方法。只见他们不急不躁,一步步地向“鬼”挪动过去,虽然进度很慢,但这招却很管用。很多次都接近了“鬼”并拍他一下,这样就完成了“救援”被“鬼”抓走的同伴。如此几个回合,熟悉了每个人的奔跑能力后,“鬼”也变得灵活起来了,每次被拍到之后都去捉靠自己近而跑得慢的人。这个游戏虽然没有绝对的输赢,只是不断的循环,一轮一轮的游戏,也让游戏现场很快就围满了来看热闹的游客,有的游客还加入了游戏的“队伍”。
小花絮
幼“下关”聚首
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玩转老游戏”系列活动第二场活动昨日在下关阅江楼登场。有趣的是,这一次,我们的游戏名称和游戏地点恰好都是“下关”,这也造成了很多老幼“下关”昨天聚集在一起。5岁的冯怡彤小朋友家住在下关金陵新八村,是现场最年幼的“下关”,她是昨天跟随着爸爸妈妈一起来阅江楼玩临时加入游戏的,冯怡彤的妈妈许蓓蓓告诉记者,来阅江楼玩时看见这么多人嘻嘻哈哈在玩童年游戏,就忍不住驻足观看,居然是久违了的“一二三、到下关”,许蓓蓓特别激动,立即拉着孩子一起加入了游戏阵营。在场上,冯怡彤小朋友表现得特别“勇猛”,总是大呼小叫地冲在了队伍的最前面,当然,也常常不幸地被“发现”而被淘汰。69岁的丁彭原来是下关一所中学的老师,虽然现在已经搬去龙江了,但依然是不折不扣的“老下关”。昨天,白发苍苍的丁老也兴致盎然地跟着新老朋友们“玩了两把”,虽然有些气喘吁吁,但是丁老依然非常兴奋,他向记者回忆起在城墙根下“撒尿和泥巴”的童年,还调皮地眨着眼说:猜,我以前的外号叫什么?——叫“公鸡头”!丁彭告诉记者,真正的老南京游戏,现在就只有“城墙城墙几丈高”和“到下关”了,而这些和下关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丁彭说,很高兴能和这么多新老朋友们在下关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