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连视窗9月10日电 王金海、张世安报道:昨天,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国际会议厅名流云集,高朋满座,国内外服装纺织界知名人士、大连服装纺织企业高层等共300余人齐聚这里,参加首届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高层论坛之一——“国际品牌与中国市场”。 商务部副部长、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等国内外专家、大师作精彩演讲,国务院国资委专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长季国标院士等知名人士也应邀出席了论坛。这使得本届论坛的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特色更加突出。
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在论坛上发表了致词。他期待与会的专家、学者为加速中国服装纺织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多方面的观点,提供理论层面上的指导。他表示,大连市将以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为平台,积极引进品牌理念,合理打造品牌,同时以服装创意产业园为载体,大力推进服装产业的发展,为东北地区服装纺织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才是最大的品牌
中国服装纺织品业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与会的专家认为,中国服装纺织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为本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世界服装纺织产业的发展不可能忽视中国这一巨大市场。所以说,中国的发展就是最大的品牌,我们要叫响这一品牌,充分利用这一品牌作为发展我们自主纺织服装品牌的重要支撑。
商务部副部长、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讲到,中国是世界纺织服装生产消费的第一大国,在各方的努力下,纺织服装业克服了贸易摩擦、原材料涨价的困难,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运行质量和效益在不断地提升,增长方式在不断地转变:首先,出口增长实现基本优化。2005年出口额为1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1%,今年1至7月份为762亿美元,增长21.6%,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品市场的出口档次和附加值也逐步提高。其次,设备技术不断更新。2004年底,现代装备达到5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服装纺织业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使得国际同行广泛收益,使全球的消费者受益。总之,中国的服装纺织产业是国际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是产生中国自主品牌的工业基础。
对此,多年来亲身参与并研究中国纺织工业改革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也有深刻的认识。他特别指出,“十五”时期是中国服装纺织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服装纺织产业产销稳定;企业的户数增长了86%,而利润增长更是超过了企业增长;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出口大幅度增长,5年当中增长了126%,平均年增长17.7%,并且产品档次也大有进步。比如我们出口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地区、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占70%左右,这些地方对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
推动纺织品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内需。而我们国家巨大的市场,构成了内需动力的最坚实基础,仅每年1000万对的新婚夫妇就是任何国家都不可比拟的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因此,纺织工业整体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必然为自主品牌的成长提供最合适的土壤。
作为多年在服装行业打拼的行业领袖,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对中国服装市场的发展更有切身的体会。“中国就是最大的品牌,是最大的财富”,这就是他多年服装品牌经营得出的结论。他不无感慨地讲到,十几年前我们出国考察学习,在一些名牌店里,人家都不认为我们是中国大陆的消费者,肯定会怀疑你是日本的,或者中国台湾的。为什么?因为当时中国大陆在整个国际上的一个印象还比较落后。但是时隔15年之后,世界各地都对中国的企业家、中国的考察团刮目相看。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作了贡献。他还举了一个桑塔纳的例子,实际上德国大众公司已经要把这个品牌淘汰了,但是中国的市场救了它。所以说,中国就是一个品牌。
中国纺织业已经进入自主创新提升整体形象的时期
过去几年中国的纺织业生产和销售达到了历史最好的水平,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资源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服装纺织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其中,自主创新能力正是中国服装纺织行业的软肋所在。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很可能成为影响中国服装纺织产业未来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高虎城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欠缺已经制约了服装纺织行业进一步发展:由于自主品牌缺乏和营销能力薄弱,产品出口主要靠加工;大部分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使得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更缺少跨国竞争力;现在,纺织产业对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低于制造业的平均水平,生产效率相对低下,随着水、电等价格的逐步上升,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加剧。中国纺织业已经进入了自主创新提升整体形象的时期,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市场的作用,企业应当积极地抓住机遇,提高效益,实现根本的转变。另外,政府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以行业关键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推动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创新经济模式;二是通过展会的形式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带动纺织品工业和提升国内纺织品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四是提高纺织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纺织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加大化纤等行业废水废气的污染整治力度;五是鼓励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在设计研发和营销领域向外国的同行学习经验。
陈树津用具体数例说道,从“十五”来看,我们整个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2%,对于可再生纤维,节能环保的开发也比较差;我们整体的技术装备水平还有差距,我们化纤平均能源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出30%。“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创建自主品牌,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生态纺织技术,引导纺织产业技术的升级。具体来说,我们的吨纤维的耗水量要下降20%,同时在污水的排放量上要降低22%,这是约束性的指标。
郑永刚谈到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1997年他去法国参加一个服装展演,台上的服装设计在他这个业内人士看来并不怎么样,但是法国人却相当包容,只要是有创新就拼命鼓掌。这个事例使他深受触动,他感到中国现在要推动自主创新,首先就要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培育产生创新思维的土壤。
要想催生国际品牌,必须走国际化的路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品已经没有国界,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为产品的国际化提供了极好的机遇。高虎城说,近年来,中国的服装纺织业促进了本国就业和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中国为国外提供了大量质量精良价格优质的产品,使全球的消费者受益。陈树津指出,近年来,中美纺织品的谈判对中国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中国服装纺织业的发展应该重点考虑自主品牌怎样走向高端化和国际化。去年,中国和欧盟、美国先后就纺织品的问题达成了协议,这些为创造中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的新格局奠定了基础。我们也希望用开放的精神,去推进产品、品牌的国际化,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发展。陈树津认为,推进国际化的建设,鼓励国内的组织在广泛企业的基础上,通过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体系,积极参与国际通行规则的制订。
戈巴克说:“新技术是时尚,是一个新的工具,是特别的工具。现在,一个欧洲的设计师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出售他的品牌。他设计的产品可以到达大连,也可以到达其他地方,这在多少年前也许是不可能的。网络,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语言。”戈巴克还是对国际品牌情有独钟,他指出,在巴黎,不管一种产品是什么“国籍”,它的“品牌”才是让人们真正感兴趣的。不管它在法国生产或者中国生产,它就已经面向世界。
对于品牌来说,时间比金钱更重要,创新比市场更重要
究竟中国的服装有没有自己的国际品牌?郑永刚很肯定地说:“中国有自己的品牌,像杉杉、雅戈尔、创世、七匹狼、美特斯邦威等等,这些品牌最低的销售额在5亿人民币以上,最高的超过30亿人民币。尽管很多知名的国际服装品牌的销售额可能还达不到中国品牌的数额,但是却比中国的服装品牌更具有影响力。”
面对中国这么大的一个消费品国家,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我们怎么样能够进入一个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的时代?中国服装的国际品牌如何才能诞生?戈巴克有一句名言———“时间要比金钱更重要”。他强调,时间的概念对于品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牌和其他的产品一样,必然经过起步、成熟和没落这几个阶段。他说:“创作一个品牌不仅仅需要钱,更需要激情,需要时间,时间要比金钱更重要。”
郑永刚认为,因为我们培育品牌起步很晚,时间很短,我们有很多很多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提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局面就是,中国的高端市场有大量的消费者没有中国自己的品牌,例如上海的美美百货、北京的国贸等等。在这些高端市场上,主流的品牌是国际品牌。这个现状是中国品牌和中国服装纺织业面临的一个尴尬的局面。郑永刚不无焦虑地说:“我们的专家和媒体,我们的行业和企业,都要努力去打破这样一个特别尴尬的格局。”
现在,服装界越来越“青睐”文化的力量。戈巴克说:“现在是混合的时尚,并不是从哪个国家来的,时尚是各种文化的融合。欧洲内部应该有更多的交流,欧洲与美洲应该有更多的交流,欧洲与中国也应该有交流。下个月在上海的展演,可能会有葡萄牙人、英国人。”他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彼此需要通过碰面、培训,让彼此能够亲身地互相了解。“我的兄弟、我的同事,他们就喜欢经常邀请中国的设计师,这对于他们来说,也确实很有价值。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所有的人都互相了解,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大连的论坛、巴黎的论坛,还有明年北京的论坛等等,都给我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戈巴克如是说。
郑永刚兴奋地说,民族的东西现在被世界视为一种元素。谁在运作“流行”?那就是巴黎、米兰、纽约、伦敦。它们采纳了各类的元素——日本的元素、韩国的元素,现在是中国的元素。作为中国时尚的流行,才有可能出现中国自己的品牌。郑永刚对戈巴克所言的文化融合也颇有同感。他深有感触地说:“杉杉的企业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了钱后我们把意大利的专家请过来,把日本的管理者请过来,这样保证了我们的产品品质,但并没有解决我们的品牌文化和理念、设计问题。个性化的设计、品牌的文化设计理念问题,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解决。我们从1998年开始通过合作合资,接受国际品牌。比如说像法国的‘公鸡’品牌,我们合作了20多年,由杉杉集团来控股,销售额成倍增长。我们要把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市场让消费者去接受。”郑永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证:“我们曾经尝试过‘自己设计的国际品牌’,虽说没有失败,但起码是没有成功。”对于洋品牌,他表现出相当的“宽容”:“我觉得首先是要接受,因为品牌是我们的财富,这样才有机会创造自己的国际品牌。”
戈巴克还有一句名言:“在我们这个世界,创新是比市场更重要的东西。”而郑永刚认为,创新包含着广泛的内容,既有理念的创新、文化的创新,也包含体制的创新、环境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