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0日电(记者 黄健) 今天是第22个教师节,记者连日在采访中发现,教师节送礼的“风俗”没变,但中小学生送礼的形式和礼品的种类更新速度之快,是记者始料未及的。教师和家长纷纷表示:别让教师节变了味。
教师节送礼成了中小学生课间的焦点话题。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许多孩子课后谈论的话题竟是“今年给老师送什么?”。他们挖空心思,想送老师新奇的礼物。贺卡、鲜花这些普通的礼品已经退出教师节礼品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数码产品等高档商品。学生之间攀比送礼品的价钱也成了一股风气侵蚀了中小学生幼小的心灵。
“教师节送好礼”成了众商家打折促销的又一卖点。
记者在哈尔滨各大商场采访时发现,在商场里随处可见商家打出“别忘了,9月10日教师节”这样的广告语。各大商场礼品柜前都有那些在为教师节挑选礼物的家长和学生的身影。套装、手表、化妆品、数码相机等价格不菲的各类时尚商品都成了家长们选择的范围。在某大型综合商场数码产品区,近日来许多家长带孩子前来购买数码相机、MP4、手写便携式电脑输入盘、数码伴侣等电子产品作为教师节送给教师的礼物。记者采访中发现,由于要打印的收据和发票上都显示9月10当天的日期,一些家长更是放弃工作和休息的时间,与孩子一起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为老师挑选礼物上。一个教师节,浩荡的购物大军成全了所有的商家,打折促销全部和教师节挂上钩,让众商家大赚一笔。
家长的一声叹息:给我一个不送礼的教师节。
教师节变成“送礼节”,这显然是一种变味的尊师形式。这件让人悲哀的事,在如今教师节里,却被人们竞相上演着。家长们只会无奈地发出一声叹息:“给我一个不送礼的理由?”而那些教师们也会同样的叹称:“家长们真是让人盛情难却呀”。
其实,家长奉上谢师礼,许多出于讨好教师心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害怕孩子学习不好,老师不够关心,更希望通过给教师送礼能吃上老师给的小灶。还有一些家长受盲从与攀比心理的驱动,看到别的家长送礼,也就跟着送,而且,还要咬咬牙,不能送得太寒碜呀。
家长纷纷表示,这种校园送礼风,除了给家长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之外,最大的危害就是用功利性破坏了教育本身的纯洁性、平等性和公正性。
老师:进退两难的教师节。
采访中一些老师向记者袒露了心声:面对家长们的盛情难却,一些教师收了礼物,心里还有一定的压力。而更多的教师会认为,如今校园已不是世外桃源,如果不收礼,那才是怪人呢。最可怕的是,当越来越多的教师们认同送礼这种“尊师重教”的形式时,这就会为教育带来极大的危害。
心理学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急需正确引导。
哈尔滨医大一院的心理科专家认为,如今社会上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还很不够,甚至大部分教师本身都没有正视这一问题。事实证明,许多教师多会在作业批改、课堂提问、安排座位以及课后辅导等方面给那些送礼的学生以关照。中小学的学习主要依赖老师的教导,与老师相处时间长,这就会使学生心理过早地向成人心理转化,引发学生的攀比心理、投机心理,增加其拜金主义的思想。对教师来说,这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要知道“身正为范”,教师如果不能恪守道德情操,克勤克俭,又如何去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更何况,这本身也违背了教育的平等性和公正性,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破坏。
教师节变成“送礼节”,凸显当前社会价值评判存在误区和教师社会人格的危机倾向。其实,教师节里的一句问候、一纸贺卡、一份成绩都应该成为教师最好的礼物。因此,面对变味的教师节,除了国家能完善相关的法规,规范教师行为外,家长和教师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