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古城的长街短巷,屋顶的风铃说,这里的南音、梨园、木偶真绝妙;路中的石头说,这路他们已走了百千年;历史学家说,那都是宝贝……”日前,作为2006年福建泉州旅游文化推介展示会的一个亮点,大型歌舞剧《光明之城》在泉州举行首场公演,拍胸舞、提线木偶、梨园戏、高甲戏等民间艺术,蟳埔女、惠安女服饰等民俗风情,闽越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等,在现代舞台艺术的演绎下绽放诱人魅力。
展示会上,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丹尼斯先生这样一语中的:“泉州的‘美丽’在于‘文化’。”
本届泉州旅游文化推介展示会以“蓝蓝泉州湾,中国南少林”为主题,推出“海丝”文化游、滨海休闲游、绿色生态游3条线路,吸引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旅游商。
在泉州的土地上,云集着一连串的“中国之最”: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伊斯兰圣迹伊斯兰教圣墓,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岩,现存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妈祖庙,目前世界惟一的摩尼教寺遗址——草庵摩尼教寺,现存最多的祈风石刻,现存最古老的桑树,高48.24米的现存最高的石塔“镇国塔”,现存最长的古石桥安平桥、最早的海港大石桥洛阳桥……2005年,泉州市接待入境旅游者69.8万人次,连续10年居全国旅游城市前十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2005年泉州旅游总收入仅占全市GDP的6.1%,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如何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泉州选准“文化”这一突破口,把多元文化作为旅游核心竞争力着力加以提升,走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共托朝阳”的“以旅游为平台,以文化为依托”路子。
近年来,泉州先后投入3亿多元,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护,整治周边环境,修复了府文庙、洛阳桥等重点文物古迹。在做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泉州更注重培养“后起之秀”,让泉州的“古”文化能够薪火相传。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我国现在惟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史的专门性博物馆,记录着泉州乃至中国对外经济、文化、贸易交流的生动历史。今年5月刚投入使用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则是最大的对台专业博物馆。
泉州还以项目带动,在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做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功夫。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真武庙旅游美食城”,可满足美食餐饮、大型表演、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及游客休闲需要。在南少林寺改造建设片区,海峡旅游商品城则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批零兼营、展销一体的旅游纪念品集散地,城中的中轴线广场、步行道,展示了泉州南少林传奇的历史人物及故事,实现了旅游与购物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