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如烟海的典籍或武侠小说中,灵芝的出现,总是带着仙气。这个担子菌纲、多孔菌目的菌类物种,总与神仙脱不了干系,被誉为“仙草”。
显然,这一譬喻的潜台词是该物种的不可多得。然而,近日,记者却在上海郊区看到了如平菇般大面积种植的灵芝林。
大片的灵芝,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似乎也并不司空见惯。在这里,同样不司空见惯的还有:从以色列引进的仙桃一年两次开花结果;万亩稻田白鹭飞成群;奶牛身挂BP机,80人管理6000头;农夫种植成片草坪打高尔夫球……
这个地方叫廊下镇,隶属上海金山区。据说,这些才刚刚起步,他们的野心是干更多这样的稀奇事,让更多的城里人慕名而来。他们为之起名叫“农家乐”,学名叫“乡村旅游”或“观光农业”。
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当记者来到廊下镇中华村村民李阿姨家中时,她正在自家三层小楼擦拭着锅灶。与以往不同,她家的小楼内,有五六间都被改造成了类似旅店的标准间,抽水马桶、淋浴设备一应俱全。
“我这老房子改造翻新,可不用掏一分钱。”她说。原来,她家和同村其他117户农家一样,被划入廊下镇中华村农家乐基地,由锦江集团旗下的上海旅行社出资租下,按照三星级标准进行了装修。
“像李阿姨这样出租房子,一年可以增收1万多元呢。”上海锦江国际绿色假期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燕透露,农民除了出租房子,还可以负责房子的清洁工作,等于拿双薪。
“以前,我们自己种地,无非种一些传统的农作物,一亩田一年的纯收入有300多元,还要看老天的脸色。现在搞科技农业,我们将地租了出去,一亩田每年可以稳定收入500元的租金。如果在现代园区种地,可以另拿报酬。即使就地转化做一些服务业,也有一笔稳定的工资收入。”廊下村另一个农民向记者表示。
南汇区书院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区也采取了类似廊下的操作模式。据书院镇农办负责人蔡玉观告诉记者,他们本着让农民自愿参与、让农民致富的原则,让专业公司运作农家乐项目,“农家乐是由政府支持下,上海海田休闲旅游公司具体操作”。
据记者了解,该园区规划为两期,第二期3000余亩土地11月份开始动工,主要是把老的民房改造为带有江南风情的古房。“由于市里主要领导非常肯定第一期的成果,因此要求原计划2008年底结束的二期工程提前到明年五六月份。包括农业基地,也一定要明年夏季之前全部做好。”蔡说。
官方推动
从官方的视角看,廊下、书院这两个发展观光农业的区域,只是其中的两个试点。为了建设上海新郊区新农村,7月下旬,上海通过了建设9个试点先行区的方案。
根据方案,嘉定(华亭)现代农业园区、金山(廊下)现代农业园区、青浦区金泽镇商塌地区、奉贤庄行镇现代农业发展区、浦东新区张江合庆地区、松江区新浜镇、南汇区书院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区、崇明县陈家镇现代农业园区、崇明县绿华镇等被列为试点先行区。这九个试点区,都是传统的农业地区。上海的意图是,在典型农业地区基础上走现代科技农业之路,从而带动乡村旅游。
而契机是国家自上而下推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在动力则是农家乐在经济方面的效益。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上海郊区共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其中30多个有一定规模、对外开放的乡村旅游景区(点)去年共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直接收入4.5亿元,带动就业近万人。
这给了上海大步走的理由。据计划,到2008年,上海郊区接待游客将超20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和带动消费100亿元左右,每年新增1.5万个就业岗位。
并且,上海还计划培训1万名乡村旅游人才,启动“乡村旅游万名人才补贴培训”等配套项目,建立“推进乡村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
今年“五一”期间,上海已经推出了包括崇明农家乐、上海鲜花港、南汇桃源、森林度假村、金山蟠桃园、农民画村等在内的10条新郊区新农村乡村旅游线路。
“同质化”隐忧
“我们现在要考虑怎么样在四个万亩里要搞出特色。农业以万亩种植成批的农作物,吸引城市人过来享受,在田园里采集和品尝,在农家乐里住宿。观光旅游方面,我们的老街也获批为上海市重点保护的江南小镇。”奉贤庄行镇镇政府商贸科负责第三产业的陆先生对记者说。
陆所在的庄行镇,目标是建设以万亩粮田、万亩设施菜田、万亩果园、苗木花卉基地和农林观光旅游基地为特色的生态农业园区。
他们的规划才刚刚起步,据说具体的发展规划10月份可以出来。“我们的思路是,根据‘三个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工业向园区、农民居住向城镇)原则,将农村分散的房子,规划起来,发展乡村旅游,进行规模经营。”他说
他认为,要做大旅游,必须要有投入和规划。市区有配套的试点政策,镇里也在积极想办法配合。在规划上要做得合理才能够吸引游客。
相比陆先生,书院镇的蔡玉观似乎更轻松一些。他所在的书院镇有着不可多得的地理区位优势,南面10公里有深水港,农家乐附近还有临港新城、上海鲜花港、滨海高尔夫球场、滨海森林公园等,并有连接深水港和空港的公路两港大道。
目前,他们的规划已经基本成熟。因为建设临港新城时把原来的民房改造,已经动迁了一部分农民。现在针对其他的农民,根据规划和设计,调动广大农户来参与农家乐的建设。
“我们要求要有整齐划一的风格,无论是政府征下来的房子还是农民私人的,装修和结构都要按照江南小镇来做,统一风格、统一改造。”蔡玉观告诉记者,“具体操作上,如果农户自己愿意:政府就补贴资金进行房屋的改装和装修。改造出来让农民通过公司培训,由政府组织经营或者由私人自己经营。如果本人没有经营能力,就把房子承租给政府或者有能力的其他农户。”
尽管如此,蔡玉观还有他的困惑:“现在主要是土地方面的问题,农民承包了30年土地,现在统一经营就要土地流转,困难比较大。只有让农民办城镇保险,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有基本保证。”
据说,办理小城镇保险一个农民需要6万左右。书院镇有人口3000多人,这笔资金对地方政府而言难度比较大,“希望能够有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农民才会配合,也才能得到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