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媒体展台
爱书的小姑娘
受欢迎的主宾国展台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使这个理念在出版行业中成为了现实。一年一届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作为开展合作出版和版权贸易的重要窗口在不断地发展并趋于成熟。今年的8月30日-9月2日,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博览会展台总数达到1189个,展览面积26000平方米,海外的参展商涉及了50个国家和地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2006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比往年更像一个T形台,图书出版界中的各种色彩和各式流行元素都有足够的空间在其中精彩演绎。
出版界中的“流行元素”
说到出版界的“流行元素”,俄罗斯的期刊出版印刷司司长NinaS.Litvinets告诉笔者:“现在东方文学十分时髦,在俄罗斯,关于中国风水、医学、哲学、中国菜等方面的书都很引人注目。比如说,关于孔子思想的书籍,在俄罗斯一直都深受欢迎,书印量居高不下。有很多俄罗斯人会根据风水挑选房子,或者按照风水布置家的格局。”谈起中国人对俄罗斯的了解,她深有感触:“博览会开始的第一天,有一个来参观展厅的中国人把俄罗斯的歌曲、歌剧翻译成了中文,在中国出版。在展台上,我就和他唱起了歌儿,没想到周围的很多人都一起唱了起来,这让我觉得格外亲切也非常感动。”但她遗憾地表示,虽然中俄双方的人民都对彼此的文化有深深的情结,可中国人所熟知的俄罗斯书籍和著作,大多是19世纪的古典文学,而对俄罗斯的当代文学不是很了解;同时,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当代文学同样了解甚少。这都需要有更多更广阔的平台让双方了解更深。今年,俄罗斯作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主宾国向中国全面地展示了自己;明年,中国将作为莫斯科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主宾国参展,相信这一系列的活动对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会有很大的帮助。
好翻译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在图书博览会上设“主宾国”始于2005年。据法国国际出版局的负责人苏菲介绍,去年法国是主宾国,图书博览会加强了两国的文化交流,中法的版权贸易状况总体上也越来越好。但是法国业内对中国的了解还是不够,在双方的贸易中交易数量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中国人买400多本法国图书的版权,可法国人买中国图书版权却不到10本。现在的版权贸易还存在一些瓶颈,苏菲认为,如果中文书能很好地翻译成法文或英文自然会更容易被法国人接受。但高水平的翻译人才的确太少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翻译这个行业还没有被完全认可,社会没有给予它足够的承认;同时,从事翻译的人需要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和语言功底,尤其是对对方文化的了解,这是很难的事情。”
“面积不是最重要的”
明年,德国将担任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主宾国。有着举办世界上最大的书展——法兰克福书展成功经验的德国,在今年的展台上就已经大放光彩。当有记者问到明年德国的展台面积会否超过今年的俄罗斯时,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席岳根·博斯先生说:“我们认为面积不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要怎样办书展,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书展最重要的是能把人都聚在一起。”他表示,在明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会尽可能多地做一些质量好且适合中国人胃口的项目和活动,例如文学类和少年儿童类及哲学方面的活动。法兰克福书展国际部主任柯乐迪说着一口地道的中国话,每当被赞叹中文水平好时,她都会笑着谦虚道:“哪里!哪里!哪里!”谈到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变化,柯乐迪兴奋地说:“很高兴今年大会听取了我们的意见,在三楼设置了咖啡屋,所有外国人都很喜欢!”这无疑显示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正在向更加人性化和更加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着。版权贸易上,中德双方的交易情况和中法交易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去年中国从德国买的版权大约有500-600种,可是德国从中国买走的版权只有31项,差距十分大。柯乐迪女士认为,他们自身以及中国政府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今年中国政府提了‘走出去’,我认为非常的好。”“法兰克福书展从1978年开始每年有一个主宾国,主宾国的图书不仅在展会,还会在各个博物馆展览,现在我们正在和新闻出版署商谈,也希望中国作为主宾国出席法兰克福书展,将自己的图书介绍给全世界。”
从图书贸易的现状来看,不可回避的是,中国图书要“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但是,相信随着图书界交流平台的设立和飞速发展,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道路会日益宽阔和平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