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联主席罗静虹将助学金送到贫困生家长手中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万难 摄受资助的同学再不会为学费焦虑了
本报讯(记者 高敏 实习记者 岳颖)一张张渴望的脸庞,一双双被学费压得几乎失去神采的眼睛。昨日,重庆市侨联、重庆华商会、重庆时报举行了简单的“让我们同行”捐资助学仪式,30名贫困生获得总共60万元的资助。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联主席、重庆华商会名誉会长罗静虹在仪式上鼓励受捐学生们:“贫穷不是向困难低头的理由,一定要以自己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本报副总编辑石磊出席了捐赠仪式。
30贫困生获60万元资助
“让我们同行”活动自8月28日启动以来,重庆华商会接到3000多个求助电话,几百人登录网站、送来申请,最后,在几百个求助学生中,选了30名家庭特别贫困而成绩优秀的学生。仪式上,受捐学生(或家长)与捐助企业签署了资助协议书,确保学生大学四年能得到帮助。
本报副总编辑石磊表示,《重庆时报》将继续关注这30个孩子们大学四年受捐的情况以及他们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希望重庆华商会与重庆时报“让我们同行”能够继续合作下去,让更多的贫困优秀的学生能够走进大学。
“再穷,也不能穷了志向”
“再穷,也不能穷了志向。”罗静虹说,对于同学们来说,得到的捐助,是社会对他们沉甸甸的希望。
“我们都曾是学生,十年寒窗不容易,能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更不容易。”罗静虹说,贫穷不是向困难低头的理由,更不能丧志!罗静虹希望孩子们不能因为社会的关爱,反而失去了进取心,一定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责任。
每学期向捐赠企业作“报告”
这次“让我们同行”是由华商会常务副会长、重庆腾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瑞葆,澳门万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雅煌,重庆高博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彭应吉,以及香港力劲集团刘相尚捐款资助的。
以后四年,30名被捐助的孩子们每学期将给捐助企业写一篇报告,反馈自己在校的学习、生活。假期,孩子们还将到企业去参观,加强与企业的交流。
儿子获资助 母亲捂着被子哭
19岁的吴海源家在奉节县海拔1700米的高寒山区,是这次接受捐助的同学中最远、来自最高地区的一个。
一周前,村里一位有手机的乡亲接到华商会的捐款通知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吴海源卧病在床的母亲,本来为孩子的学费无比焦虑的吴妈妈用被子捂着头,高兴得一个劲流眼泪。
这次到重庆是吴海源第一次走出大山。三天前的清晨6点,他从家里出发走了七八个小时的山路,才走到能够通车的镇上。两天后终于到了重庆,他在红旗河沟一家小旅馆花10元钱住了一晚。昨天天刚亮,他便起床四处打听华商会的地址。“重庆太大了,我害怕会迷路。”他不好意思地说。
激动得把钱捂得死死的
潼南县新胜镇的龚禾林今年被保送清华大学。来参加捐赠仪式的是他的爷爷。龚爷爷领过钱,仔细清点后,为保万无一失,把整齐的一叠钱放到裤袋里,再把手放在裤袋上,“这可是关系孙子命运的‘救急钱’啊!”
领了“救急款”马上去读书
龚猛考上的是中国地质大学,苗族。昨天,他是和在重庆科技学院上大三的哥哥一起来的。哥哥的学费是通过助学贷款贷的,家里根本就没有能力支付两个大学生的费用,即使是生活费都支付不起。龚猛的哥哥龚勇告诉记者,弟弟上重庆来的时候,学费只筹了一千多元。开学的时间已经到了,龚猛昨天早上得到“救急款”后,就乘坐中午12点多的火车踏上了北上的路。
深深地鞠躬感恩
云阳冉绍明的爸爸是一个很有福气的人,他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南开大学。昨天,他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仪式上发言。他走到前面主席台,深深地向台上的领导和企业代表鞠了一躬。他说,“我们农村人也不会说什么,我们要好好教育后代,来报答你们的恩情。”
华商会把老爷爷送上车
不少学生、家长前天就来了,由重庆华商会负责安排食宿。有的孩子是家里的爷爷、外公来的,昨天,老人们领到捐款之后,找不到邮局、银行,重庆华商会工作人员专门把他们送到邮局、银行,帮助他们汇款、开户、存钱。最后,还把老人送到火车站,等他们上车之后才离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