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称为“彝族之花”的阿卓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央视青歌赛上尽情绽放,拿下通欲唱法的铜奖,为多彩贵州添上了一道美丽风景线的时候,人们在她的恩师名单中的第一行看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李守阳”。在贵州,在毕节,许多人知道他,但是并不了解他。
李守阳的样子就是人们想象中的音乐家的样子,而且是搞美声的:敦厚,幽默,率真,有适合与燕尾服、指挥棒匹配的肚子。守阳1961年生于贵阳,后来却在黔西读中学。曾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林和马秀云,现任毕节地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毕节地区师范学校教师。多年来守阳的学艺道路和育人历程丰富多彩而寻常奇崛,尤其是门墙内外,桃李飘香。
李守阳于1986年考入贵州民族学院学习声乐,开始了他的音乐人生。1990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声乐讲习班深造,而且老师就是中国声乐界大名鼎鼎的金铁林和马秀云。1992年,被命运眷顾的李守阳又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全国教师班,在该院声乐系系主任李万进教授专为他开的小灶里“吃饭”。师生二人关系特好。当守阳感谢老师的教诲时,李教授会幽默幽默:“彼此取长补短吧”。而守阳有时候也会“出格”地与老师讨论讨论作品,“怂恿”老师破胆登台表演。后来教授给守阳写信时还一再提到:“十多年没有上台唱了,要不是你,我还真的没有勇气哩。”
1994年,李守阳出现在毕节地区师范学校的课堂上,从一名执著好学的学员变成了一名兢兢业业的声乐教师。多年来,他以自己独特的选人与育人方法和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今年央视青歌赛铜奖获得者阿卓,2004年贵州省十佳歌手(第一名)王恒,同年取得全国青歌赛贵州赛区第一名的何汝贵,2003年获得首届全国艺术新星国际交流大赛民族唱法一等奖的陈跃……还有中国歌舞团独唱演员张春媛等等,都是李守阳的得意门生。守阳的笔记本里记录着一串串由他调教出去的学生的名字,有不少仍然是省外著名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许多已走上音乐教学或专业表演的岗位。
守阳说:“人人都可以做歌唱家。”他选教的学生不一定要嗓子亮,只要有音乐感觉就行;他教学生也不一定要用经典教材,民歌山歌流行歌都成,“马有马鞍,牛有牛绳,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一刀切的办法会把玉石教成瓦片,把千里马教成四不像”。守阳教学生发声方法还有许多“鬼办法”。比如他让学生哭、叫疼、呼唤远山,在这些过程中去体会情与声的结合,并及时抓住正确的发声感觉。一个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总是干巴巴的上不去,守阳就讲解了这段歌词的情感着力点,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声音一下就上去了。这些年,他的学生除了拿美声的奖,也拿民族的、通俗的,甚至拿原生态的奖。阿卓考取解放军艺术学院后,假期里总要回来找守阳“补习”,就觉得李老师的方法有点像“密宗”,不管门派只管对路有效。像阿卓这样常常回来找守阳“加餐”的,还有春媛、王恒等许多歌手。这些“鬼办法”其实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书本知识生活化”,说直接点,就是守阳说的“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博取众长,声乐教学生活化,要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自然,要在情感里找到音符,在旋律里找到灵魂。”说“复杂”一些,是守阳通过自己的学教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的声乐教学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和扬弃。
守阳是一个豪迈的彝族人,同时也是一个低调的人。老家的乡亲们喜欢站在山顶欧啊喔的歌唱蓝天白云、爱恋与怀想,而他却更愿意把一切静静的存放在内心深处,慢慢的回味,慢慢揉捏成寂寞,揉捏成欢乐,并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哼唱出来,影响着他的听众,特别是他的学生。
1994年到毕节后,华中师大、厦门大学、吉首大学等高等学府和一些外地单位来函要他去执教,有的还说把他夫妇俩都调去,但是守阳都没有作出去的决定。“环境、真情、文化故乡的独特资源是至为重要的。”守阳说。
1997年前,尽管拮据,守阳对求学的贫困学生也实行免费教学;1997年以来,生活景况改观,免费教学就成了“家常便饭”。曾有一个叫刘扬的学生来找他说:“我就是想学声乐,做梦都想,就是太穷,没有学费。”守阳笑笑:“来吧。”后来刘扬考取贵大艺术学院,打了两桶五斤装的水花酒来感谢他。按现在一个学生学两年,每年50至80个学时,每个学时收40到50元来算,守阳这些年不知免去了多少“水花酒”。就这样,多年来,守阳以对家乡这片土地的热忱,以拳拳的爱和奉献,一直默默地经营着自己的“希望工程”。
事实是,近十年来,守阳都是顽固地坚持免费教学,不为如今的“市面行情”所动。“我得到的东西也很多,教出好学生来的那种感觉是钱买不来的”。
“毕节需要大量的音乐人才,许多学校缺少音乐教师,许多原生态音乐等待人们去挖掘、整理,开发,许多本土音乐品牌需要高水平打造。我的责任就是听从召唤,教好书育好人,为毕节文化教育事业服务。”这是守阳的心里话。
作者:张培立 来源:张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