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有感于“减灾始于学校”
文/金磊
8月3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再次当选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他强调协会要发挥与政府不同的作用,安全减灾文化的宣传教育要先行,并建议中央电视台的某一频道在黄金时段每天开辟“安全减灾15分钟”的栏目,以最大限度、最有效果地普及公众安全文化教育。
今年10月11日将是联合国倡导的第十七个“国际减灾日”。6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发起了“减灾始于学校”的活动,促进各国把减灾内容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
中国作为世界重灾大国,灾害损失大,受灾面广。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2003年震惊世界的非典事件、今年夏季在全国洪涝背景下的川渝大旱,一次次增强了人们对灾害事故的认识,联合社会各界开展广泛的安全减灾文化教育已十分迫切。
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开设有一定数量时间保证的安全自护教育课程,并有权威的安全自护教材;开展必要的安全自护演练;培养安全应对能力,养成在突发事件面前不起哄、不害怕的心理素质。
无论校园还是社区,无论发生何种灾害及突发事件,人员救生与自护互救是共同的。为此,有关部门要制定适合于校园、社区、公共场所等的安全预案,这个预案不同于一般的预案,它不是针对单一灾种设计的,而主要是针对灾害后所形成的恐惧心理及逃生需求而设计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有准备而不惊慌,在灾难中有办法生存,有能力创造生存的可能。
古人云:“灾异之生,常出于人之所不意,诚素有其备,虽甚灾不足为忧也。”而要做到“诚素有其备”,安全文化教育就必须切合中国实际,不能搞“单打一”的防灾减灾,要有综合减灾的教育体系,在国情教育中应加入灾情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更强化安全减灾内容,在中小学教科书中不仅要增加防灾减灾内容,更要有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包括如何应对台风、沙尘暴、地震等。由于各类主灾都具有综合性、衍生性与连锁性,这些都需要通过扎实、系统的教育及知识普及使公众知晓。
今天,中国的全面应急管理已经“唱响”,但最缺少的还是专业化、生动化、系统化的安全减灾科普教育。为此,要在安全社区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的安全减灾文化教育,国家教育部门反复强调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那么,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上,可否有些像“生存知识66招”这样的安全素质教育的考查和演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