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9·11”
“9·11”事件5周年,5个人讲述各自经历,他们的“9·11故事”仍在继续……
9/11 五年之前
“9·11”已经过去5年了,然而对于曾经在“9·11”硝烟中走出来的人们来说,5年的时光还不足以拨开他们心中的阴郁,治疗他们在“9·11”事件中所受的创伤。 他们的心,依然在隐隐作痛。
为纪念“9·11”五周年,我们推出这组人物报道,故事讲述者或者是劫后余生的幸存者,或者是遇难者的亲人,或者是劫难的目击者。在2001年9月11日,在那个烟灰弥漫的日子,他们经历了悲凉,惶恐,无助,哭泣,然后,他们获得了勇气、希望、信心和微笑。
“9·11”已五周年,但“9·11”仍然影响着美国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
英雄母亲:走出失去爱子的阴影
曾喆不仅代表了自己,不仅代表了一个家庭,更代表了所有的华人移民的形象。
——岑娇娴
5年前的9月11日,28岁的华裔青年曾喆从奔逃的人潮中逆流而上,赶赴世贸中心灾难现场急救伤者,不幸被坍塌的世贸大厦掩埋。
5年了,每次提起曾喆,母亲岑娇娴女士都会伤心。不过,通过做义工和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等有意义的方式,英雄母亲渐渐走出了失去爱子的阴影。让她欣慰的是,曾喆出事后,美国各界人士都向她表达了问候和关心,美国华盛顿新移民中学的多位年轻人来信表示要给她当儿子。
“总统身边的人”:从9·11开始喜欢上布什
“9·11”彻底地改变了我的生活。在那之前,我不过是一位退休老人,但现在,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鲍伯·贝克维瑟
那是“9·11”后的第三天,在巡视世贸废墟时,布什把手搭在一位消防员的身上,留下了一张著名照片。站在总统身边的消防员,正是贝克维瑟。那时的贝克维瑟已经69岁,退休7年了,家人警告说他年纪太大,不适合参与援救行动。但是,贝克维瑟还是带着他的旧消防帽,冲入了废墟之中。
“9·11”之后,贝克维瑟坚定不移地支持总统布什和他的反恐策略:“我喜欢他,他是个真正的男人,我认为他做得不错。”
从学生到军人:那一天,他真的长大了
过去5年,我们见证了人性最丑恶的一面,也见证了人性最善良的一面。
——劳伦斯·普洛维斯特
劳伦斯·普洛维斯特原本应该在2001年9月12日参加大学毕业典礼。但是,就在前一天,“9·11”发生了。从11日到18日,普洛维斯特一直呆在世贸废墟中,参与搜救工作。普洛维斯特说,就是2001年9月11日那一天,他发现自己长大了。
2002年9月11日,正在服兵役的普洛维斯特随部队来到阿富汗,直到2003年3月11日才回国。2004年,普洛维斯特所在的部队又开赴伊拉克,半年后,他再次回国。现在,普洛维斯特依然呆在部队里,他说,正是“9·11”的经历让他成为一名忠诚而爱国的军人。
华裔警官:把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人
我把跟人们讲述我在“9·11”那天的经历当成了自己的任务。
——林大卫
海港警局的华裔警长林大卫是从倒塌的世贸南塔地下室中逃生的20多个幸运者之一。然而,在世贸中心的走火通道中救人时,林警长失去了他的“亲密搭档”,一条名叫“塞瑞斯”防爆犬。
“9·11”之后,林大卫在美国进行巡回演讲,解释海港警局在“9·11”所承担的营救任务,他还鼓励亚裔青年投身警界。
“公文包男人”:灰头土脸,但没被击败
那段经历让我意识到,人生是多么短暂,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你的生命有可能在一瞬间就被夺走。
——埃迪·凡恩
在“9·11”之后的一周,埃迪·凡恩登上了《财富》杂志的封面,那个手提公文包、灰头土脸的男人正行走在废墟般的曼哈顿。《财富》的编辑说,这个男人就像是纽约商人的代表,“他们伤痕累累,但绝对没被击败”。
凡恩说,那场劫难改变了自己很多:9·11之前,他是一个工作狂,但现在,他更享受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他说五年来,他与妻子的彼此了解比过去37年还要深得多。
专题文字 刘南 |